DB21/T 2303-2014 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技术规范.pdf
<p>ICS 65.020.20 B 05 DB21 辽宁省 地方标准 DB 21 / T 2303 2014 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技术规范 2014 - 1 1 - 1 8 发布 2 015 - 0 1 - 1 8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 T 2303 2014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T 1.1 - 20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铁岭依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盘锦市鑫叶科技有限公司 、 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朝阳县乌兰河硕乡农业站 、 康平县东关屯镇农业站 、 辽宁省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 盘山县古城子多种经营站 、 锦州市太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 。 本标准 主要 起草人 : 赵义平 、 王敏杰 、 张红艳 、 于伟 、 刘广会 、 刘彩荣 、 姜增鹏 、 王振福 、 姜文学 、张吉 。 DB21/ T 2303 2014 2 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技术的 术语和定义 、 园地 建设 要求 、 栽培 管理 、 病虫防控 、 采收上市 、 采后处理 、 产品要求 、 质量管理 和管理 主体 和其它 。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 技术要求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DB21/T 1276 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技术规范 DB21/T 1894 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 外置式技术规程 DB21/T 1895 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 内 置式技术规程 DB21/ T2114 设施蔬菜节水技术规程 总则 农办农 2010 61 号 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 ( 试行 ) 3 术语和定义 3.1 蔬菜 标准园 以 集成技术 , 集约项目 , 集中力量 的 规模化种植 、 标准化生产 、 商品化处理 、 品牌化销售 、 产业化经营 , 以及统一品种 、 统一购药 、 统一标准 、 统一检测 、 统一标识 、 统一销售的 科学可持续发展 , 具有示范带动 全面提升 设施 蔬菜质量和经济效益 的现代生产基地 。 简称 “ 三集五化六统一 ” 蔬菜生产基地 。其它相关要求符合 农办农 2010 61 号 要求 。 3.2 文丘里施肥 利用意大利物理学家文丘里提 出的高速流动的物体周围产生低压原理 , 使灌溉水在管道中流动时管壁处吸入 水 溶肥料进入灌水系统管道 , 达到灌水与施肥一起同时完成的施肥方式 , 俗称吸肥器施肥 。 3.3 节点式渗灌 渗灌 管上 按株距 制作 由 5 个微孔组成渗 水节点灌 水 方式 , 改以往渗水管全管 均匀 渗水的灌水方式 。 4 园地 建设 要求 DB21/ T 2303 2014 3 4.1 园区 环境条件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 、 远离污染源 、 地势高燥 、 排灌方便 、 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 ; 生产地块 距主干公路线 100 m 以外 ; 环境空气质量 、 灌溉水质 、 土壤环境应符合 NY5010 的规定 , 废旧农膜 、 肥药包装袋瓶 , 以及植物残体杂物 须全部回收 。 4.2 标准园规模 设 施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 ( 设施内面积 ) 133400 ( 200 亩 ) 以上 。 4.3 功能区布局 标准园具备农资存放 、 集约化育苗 、 标准化生产 、 产品检测 、 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功能区 , 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 且统一规划 、 科学设计 、 合理布局 。 4.4 菜田基础设施 园 田 内水 、 电 、 路设施配套 , 确保涝能排 、 旱能灌 、 主干道硬化 。 4.5 温室与大棚 温室按照合理采光时段和异质复合蓄热保温体结构原理建造 , 符合 DB21/T1276 要求 ; 室内外最低温差达到 25 以上 。 塑料大棚按照合理轴线方程设计建造 , 坚固耐用 、 性能优良 、 经济实用 。 5 栽培管理 5.1 耕作制度 不同作物 茬口 衔接和 轮作 , 推行 高 垄或高畦覆盖地膜栽培 方式 。 5.2 采用 秸秆生物反应堆 5.2.1 作物与茬次 喜温性蔬菜在温室或大棚的低温季节栽培茬次 宜 采用秸秆反应堆技术 。 5.2.2 内置式应用 在时间许可应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行下内置式 , 也可采用行间内置式 , 反应堆沟槽可采用小型机械挖沟作业 。 内置式技术要求应符合 DB21/T1895 规定 。 5.2.3 外置式应用 在已经栽培着蔬菜的温室 , 不便用内置式的 , 可采用外置式 , 技术要求应符合 DB21/T1894 规定 。 5.2.4 革新式应用 各个茬次的各种蔬菜可采用粉碎秸秆与沤制成农家肥共同沤制后施入耕层 ; 对高垄栽培的蔬菜还可 在垄沟铺稻壳 , 或花生壳 , 或其它粉碎秸秆 。 5.3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 、 优质 、 高产 、 抗逆性强 、 商品性好 、 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 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 。 DB21/ T 2303 2014 4 5.4 集约化 育苗 利用专门的育苗设施 , 采用穴盘 轻体基质 集约化 、 工厂化 培育蔬菜秧苗的 方式 , 集中 科技 、 规模生产和 低碳 节能 , 统一供应优质适龄 商品 苗 。 标准园内 生产 需要 蔬菜 秧苗 , 100% 采用集约化育苗 技术培育 , 或园外订购该商品 。 5.5 设施覆盖材料要求 温室须 用防雾滴耐老化功能 性 和 PVC ( 聚氯乙烯 ) 棚膜 , 通风口及门覆盖防虫网防虫 ; 冬 春多层覆盖保温节能 , 夏秋覆盖塑料薄膜避雨和遮阳网遮荫 。 大棚棚 膜选用 PE ( 聚乙烯 ) 的防老化 、 茂金属膜 。 5.6 水肥管理 5.6.1 实行节水灌溉 5.6.1.1 膜下沟灌 在蔬菜起垄 做畦 基础上 , 在 畦上中 ( 两小行之 ) 间 修沟 , 覆盖地膜 , 或支起地膜小拱棚 , 在膜下沟中进行灌溉 。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 DB21/T2114 规定 。 5.6.1.2 膜下滴灌 将水加压 、 过滤 , 通过低压管道送达滴头 , 在滴灌管 ( 带 ) 上覆盖地膜 , 水以点滴方式滴入作物根部 。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 DB21/T2114 规定 。 5.6.1.3 膜下微喷 在蔬菜作物行间铺设微灌 、 微喷软管 , 管上覆膜 , 软管上设有 微 出水口 , 水在一定压力下微流或微喷在作物根部 。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 DB21/T2114 规定 。 5.6.1.4 微渗灌溉 在栽培畦栽培行下 15 cm 20cm 左右耕层内的根系下埋入渗灌管 , 渗灌周围管周围可放木削 , 或稻壳 。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 DB21/T2114 规定 。 5.6.1.5 结点式渗灌 在栽培畦定植时将符合本蔬菜作物株距的结点式渗灌管 , 埋入栽培行下 10 cm 15cm 深的根群土壤中 。 渗灌周围管周围可放木削 , 或稻壳 。 5.6.2 实行水肥一体化 5.6.2.1 文丘里施肥 在灌水管道出口处安装文丘里施肥器 , 按需求向灌水管道输送水溶性肥料 。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DB21/T2114 规定 。 5.6.2.2 压差式施肥 用储液罐 , 或肥料桶上设置的进水管和供肥管与供水主管道相连 , 两个结点距离之间为 1m 2m 压差 。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 DB21/T2114 规定 。 6 病虫防控 DB21/ T 2303 2014 5 6.1 病虫防控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 、 物理防治 、 生物防治 , 辅助化学药剂防治的 综合病虫 害 防控措施 。 科学安全用药 , 农药以高效低毒生物药剂为主 , 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 ,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来源不明 、 成分含量标注不清的农药 。 实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 6.2 高温闷棚 在夏季休闲期 , 深翻土壤 25 cm 30 cm , 并结合深翻施入底肥 或秸秆 1000kg , 同时撒施石灰氮 10 0kg ,或 用依土传病害严重轻重用 98% 垄鑫 20g 50g/ 等 土壤消毒剂 , 翻耕土壤中 。 地面 用塑料薄膜 覆盖 ,灌透水 , 密封棚室 设施 , 在强光照射下 , 使室内迅速升温到 60 70 以上 , 并保持在 7 d 以上 。 6.3 采用黄蓝粘虫板防虫 在虫害较重时 先 采用化学防治 。 通常在 虫害发生前悬挂黄色 ( 蚜虫和潜叶蝇等 ) 及蓝色 ( 蓟马 )粘虫板 。 每 667 ( 1 亩 ) 设施内 悬挂 40 50 块色板 , 虫害重时增至 60 70 块 。 高出植株顶部 20cm悬挂 。 6.4 采用防虫网防虫 棚室风口和门口等部位局部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全程严密覆盖 。 40 60 目阻隔烟粉虱 、 斑潜蝇等小型害虫 。 喜光蔬菜宜选用目数少的防虫网 。 需加强遮光可选深色的防虫网 , 驱避蚜虫可选银灰色防虫网 。 6.5 采用园区悬挂杀虫灯 在棚室外 , 在目标害虫开始羽化时挂灯 , 天黑后开灯 6 h 10 h 或根据虫情开关灯 。 挂灯高度 接虫口离地 100 cm 140 cm 。 当防治对象为小菜蛾等飞行高度较低的害虫时 , 高度降低至 80 cm 100 cm 。 在菜田内 80 m 120 m 为诱虫半径设置杀虫灯 。 棚室设施内不悬挂杀虫灯 。 6.6 性诱剂 在害虫开始羽化时使用 。 设置高度根据目标害虫的飞行高度确定 。 斜纹夜蛾诱捕器一般放置在离地面 1 m 左右 , 小菜蛾诱捕器放在稍高于 露地蔬菜 作物的 位置 。 防治区面积应达到 20010 ( 30 亩 ) 以上 , 每 667 ( 1 亩 ) 放置诱捕器 2 3 个 , 防治飞行能力弱的害虫时增加单位面积的诱捕器数量 。 6.7 田园清理 将残枝落叶等废弃物和杂草清理干净 , 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 保持田园 卫生 清洁 。 7 采收上市 按照兼顾产量 、 品质 、 效益和保鲜期的原则 , 适时采收 ; 就地销售可适当晚采 ; 长期贮藏和远距离运输要适当早采 。 应 清晨露水很大时采收 , 需 轻拿轻放 , 严防机械损伤 。 严格执行农药 、 氮肥施用后采收安全间隔期 , 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采收上市 。 8 采后处理 8.1 设施设备 配置专门的整理 、 分级 、 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 场地及必要的设施 , 长途运输要有预冷处理设施 。DB21/ T 2303 2014 6 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冷链系统 , 实行商品化处理 、 运输 、 销售全程冷藏保鲜 。 8.2 及时采收 若遇较长时间的连阴雨雪低温天气 , 对长势较弱或结果较多的植株 , 及时采收 , 并适量疏花疏果 。长势旺的需控制采收 。 8.3 净菜整理 叶菜 、 根菜的修整净菜过程与采收同时进行 。 叶菜只采收符合商品质量标准要求的部分 , 根菜要清除须根 、 外叶等 。 修整后还需清洗泥土 , 并 防 止 水污染 。 整理留下的废弃物要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 8.4 分等分级 按照蔬菜等级标准 , 将不同质量 、 大小的蔬菜分开 ; 统一进行分等分级 , 确保同等级蔬菜的质量 、规格一致 。 分级后 , 将不同档次的蔬菜投放不同市场 。 8.5 标识与包装 8.5.1 标识要求 产品须经统一包装 、 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 。 标识要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 、 产地 、 生产者 、 采收期 、 产品质量等级 、 产品执行标准编号等内容 。 8.5.2 内包装 用 0.01 mm 0.03 mm 厚 透气性好的薄膜 , 或在包装薄膜上扎眼 。 包装材料不得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 8.5.3 外包装 材料有纸箱 、 塑料箱 ( 高密度聚乙烯 、 聚苯乙烯 )、 钙塑箱 ( 聚乙烯和碳酸钙 )、 板条箱 、 竹筐 、柳条筐 、 塑料网 、 塑料袋等 。 9 产品要求 9.1 产品 质量 产品符合 农产品质量 安全标准 。 9.2 产品认证 产品须 无公害蔬菜 标准 , 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 鼓励 绿色食品 、 有机食品和GAP 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 。 9.3 产品品牌 产品须统一品牌 , 且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 商标通过工商部门注册 。 10 质量管理 10.1 农药管理制度 DB21/ T 2303 2014 7 农药购买 、 存放 、 使用及包装容器回收处理 , 实行专人负责 , 建立进出库档案 。 10.2 档案记录制度 统一印发生产档案本 , 详细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 、 来源 、 用法 、 用量和使用 、 停用的日期 ,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 产品收获日期 。 档案记录保存二年以上 。 10.3 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 配备必要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器 , 对标准园蔬菜进行检测 , 凡不符合 农产品 质量 安全标准的不得采收 , 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销售 , 销售的产品要有准出证明 。 10.4 质量追溯制度 生产者和产品实行统一编码管理 , 统一包装和标识 , 有条件的要实现产品质量信息自动化查询 。 11 管理 主体 11.1 实施主体 标准园创建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 。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的要求注册登记 , 并规范运行 。 需 确定技术员和指导专家 , 负责技术指导和菜农培训等相关工作 。 11.2 树立创建标牌 按照农办农 2009120 号文要求的标牌大小 、 格式和内容 , 树立标牌 , 标明创建规模 、 目标 、 关键技术 、 技术负责 人 、 工作责任人等 。 11.3 普及技术规程 标准园生产的每种蔬菜都要制定先进 、 实用 、 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规程 及明白纸 ; 要印发到每个农户 , 张挂到标准园醒目位置及每个温室 、 大棚 ; 标准园要切实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农事作业 。 11.4 建立工作档案 创建方案 、 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 技术规程 、 生产档案 、 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报告 、 工作总结等文件资料要齐全 、 完整 , 并分类立卷归档 。 12 其它 涉及本文件相关内容的 ,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 。 _</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