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换一换
首页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 资源ID:2968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0金币 【人民币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人民币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中国蔬菜 2011(2) 11-23 CHINA VEGETABLES “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喻景权(浙江大学园艺系,浙江杭州 310058)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极其迅速,生产面积以每年 10 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形成了不同区域特色的设施类型、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本文分析了近五年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并从设施装备研发、设施蔬菜生物学与基因功能研究、设施蔬菜育苗技术、资源高效利用与连作障碍克服技术、抗逆与调控技术、优质与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最后在分析我国当今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今后设施蔬菜产业和科研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设施装备;抗逆;资源高效利用;无土栽培;育苗;基因功能 中图分类号 S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346(2011)02-0011-13 Progress in Protected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 YU Jing-quan(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Zhejiang,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greenhouse ve getable industry in China. The areas of greenhouse agriculture increased by 10 every year and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house facilities, production modes and technical system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certain specific districts were develope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gress made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industry during the past 5 years in China. We summarized the key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and development in greenhouse facility, b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of vegetable science, nursery technology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high efficient usage of resources, overcoming of soil sickness,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of stress tolerance, and system establishment for high quality and safety production. We also analyzed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discussed about the future trend for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Key wordsGreenhouse facility; Stress tole rance; Resources high efficient utilization; Soilless cultivation; Nursery technology; Gene function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 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 创造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收稿日期 2010-12-15; 接受日期 2011-01-05 基金项目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 973”计划(2009CB119000) 作者简介 喻景权,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设施蔬菜生长发育与安全生产,E-m 致谢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中陈双臣博士、夏晓剑博士、李萍芳博士和李鑫、李好、周杰和杨有新等同学提供了帮助。郭世荣教授、于贤昌教授和师恺副教授等对本文初稿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12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2011 年 1 月(下) 实现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就业,缓解农业人口压力的有效措施。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发展设施农业尤为必要。“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指出了“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方向。农业部也在 2008 年发布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北京、天津、浙江等地政府先后出台了发展设施农业的相关文件和扶持政策,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参与设施农业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各地积极落实扶植政策、稳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技术培训日益活跃,社会服务日益健全,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道路。 1 “十一五”期间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按照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我国设施蔬菜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截至 2010 年底,我国设施蔬菜年种植面积估计约达 466.7 万 hm2,分别占我国设施栽培的 95 和世界设施园艺 80 的面积,成为世界上设施面积最大的国家,比 2004 年末的 253.3 万 hm2翻了近一番,且仍以每年 10 左右的速度在增长。目前,我国设施蔬菜产值已达 7 000 亿元,分别占蔬菜和全国种植业总产值的 65 和 20 以上,人均设施蔬菜的占有量已达 200 kg 以上,全国农民人均增收接近 80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6 ,提供了近 4 000 万个就业岗位,业已成为我国许多区域的农业支柱产业(张真和 等,2010a,2010b)。 我国的设施园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不同区域特色的设施类型、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从设施类型上看,小拱棚约占 40 、大中棚约占 40 、日光温室约占 20 、连栋温室在 0.5 以下。从产地分布看,环渤海湾及黄淮地区仍是我国设施蔬菜的最大产地,约占全国面积的 55 ~60 ,山东、河北和沈阳发展尤为迅速。该区域主要充分利用其充足的光能资源发展节能日光温室,实现了冬春果菜的无加温生产。其中,山东省的设施蔬菜产值已经达到全省种植业总产值的近一半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通过发展塑料大棚等设施,实现果菜、根菜、叶菜、水生蔬菜等多样化蔬菜的周年生产,面积约占全国的 18 ~21 ;而在西北地区,近年来积极发展以平地和山地日光温室以及非耕地无土栽培为代表的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发展迅速,约占全国的 8 ,其他地区则由于气候等原因(如华南地区),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约占 15 左右。 2 “十一五”期间我国设施蔬菜主要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设施农业科技极为重视,科技投入显著增加,是迄今设施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五年,科技部通过国家“三大”科技计划投入了约 2 亿元用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在国家“973”计划中,启动了“设施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与产品安全的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先后启动了“园艺作物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绿色环控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等项目,在“863”计划中启动了“基于模型的日光温室结构优化与数字化设计”等课题。农业部则通过启动行业科技计划、“大宗蔬菜产业技2011(2) 喻景权“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13 术体系”,“跨越计划”以及“园艺标准园”等来推动设施蔬菜科技进步和成果应用。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十一五”期间还专门设立了“设施园艺学”学科及其代码,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研究,每年资助 5 项左右的基础性研究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设施蔬菜产业和科技从量到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飞跃,特别在自主知识产权设施装备与环境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设施蔬菜生物学与基因功能基础研究、设施专用种质种苗选育和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资源高效利用与连作障碍克服、设施农产品安全保障、采后加工与配套设施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不同档次、不同系列的温室产品和大批实用技术,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优势效应也得到了一定体现,其中有 1 项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了近百个产品,申报了数百项发明与新型实用专利,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中 SCI 论文从“十五”期间的每年 10 篇左右增加到“十一五”的每年 30~50篇。与此同时,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学科搭配合理的人才队伍。所有这些,为我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技术、基地与物质基础。本文围绕设施装备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按领域方向分述主要科技进展。 2.1 设施装备的研发与环境控制研究进展 “十一五”期间,针对目前我国能源短缺、设施装备落后、智能化控制程度较低、关键设备受制于国外的局面,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在现代温室生产技术引进和消化、日光温室改进、设施内部作业机具研发和环境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现代温室结构改进、控制系统消化和配套器具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王丽艳 等,2008) ,国外最近开发的悬挂式栽培设施也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地得到应用。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普遍存在采光和保温性能差的问题,张国森等(2009) (CN 200920144085.5)发明了一种利用石块浆砌墙体,用砂石 堆砌保温层的适宜非耕地地区的砂石墙下挖型日光温室;魏家鹏等( 2009)(CN200910020154.6 )研发了工厂化育苗专用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白义奎等( 2010)(CN201010160043.8)研发出东北新型多连栋节能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到 80 ~90 %;王铁良等(2010) (CN201010160021.1)研发出东北新型落地装配式全钢架结构日光温室,比传统的日光温室在施工速度、用钢量和采光量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在内部结构方面,王晓冬等(2007)研究了下挖深度对日光温室保温性的影响;杨建军等(2009)通过研究提出了西北不同地区最佳墙体厚度,孟力力等(2009)和马承伟等(2010)分别构建了日光温室二维温度场数学模型,开发出了日光温室结构参数优化计算软件;白义奎等(2006)研究发现缀铝箔聚苯板空心墙体的热工性能较聚苯板夹芯墙体更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李小芳和陈青云(2006)比较了不同厚度砖墙聚苯板等隔热材料不同组合对保温性能的影响;佟国红等(2010)研究了下沉深度和跨度同太阳能供热保证率等的关系,马骥等(2007)在西部研发并推广了山地日光温室,提高了保温性和土地利用率。 针对温室环境数据信息监控特点,韩华峰等(2 009)研究了基于 ZigBee 协议的传感器节点技术,通过组装现场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远程传输至指定数据库服务器,并提出了基于遮阳网、天窗等机械运动图像处理的温室视频监控新方法;宋树民和祝诗平(2009)将嵌入式远程视频采集技术应用到温室监测中,获取温室作物的生长状况、肥水需求情况以及病虫草害动态等信息的反应载体作物的生长图像;张培新等(2006)建立了一套周年连续的温湿通用数据库,对番茄、黄瓜等设施蔬菜的生长发育进程和病害发生进行预测,并可借助新数据的采集对原有环境数据库进行改进、补充和完善;李萍萍等(2006)将温室内外的环境信息实时接入温室蔬菜栽培的专家系统中去,作为驱动变量,为环境控制、病虫害及营养等的管理决策提供参数依据;杨硕等(2008)和董永胜(2010)还分别建立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植物生长光照强度和温14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2011 年 1 月(下) 室环境监控系统;张洪波等(2010)针对温室环境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和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并用于温室控制,实现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功能上的互补。在温室环境控制装置研发方面,王定成等(2007)研制了基于 USB 的 温室环境数据采集器;赵春江等(2009) (CN200910078126.X )研制了一种温室环境控制装置, 可根据白天和夜间温室环境控制的不同特点实现温室环境白天和夜间两种控制模式,更加精确和高效地实现对环境参数的自动控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杨婷和汪小旵(2010)提出了基于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动控制滴灌系统,该系统能够监测植物土壤湿度、环境温度和光照的变化,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信号反馈,结合传感器融合技术可对滴灌动作做出精确判断,实施高效的节水灌溉措施;马丹等(2007)研制了 SG-1 型高效热风炉,其性能达到了茄果类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要求;柴立龙等(2008)研究了地源热泵温室夏季降温效果;乔正卫等(2008)利用喷胶棉、羊毛、PE 发泡片和毛毡做保温芯材试制了 4 种保温被;李金城等( 2008)(CN200720026906.6)研发了一套新型液压卷帘机; 宋卫堂等( 2008) (CN200810240328.5)研制了营养液紫外线臭氧组合式消毒方法,极大提高杀菌效果,使营养液中微生物数量下降到更低;马伟等(2009)开发了移动式温室精确灌溉施肥机,该产品移动方便,并在不同温室之间快速连接管路,性能稳定,成本低;贺超兴等(2009)研制开发了燃煤式土壤基质高温热水消毒机,对根结线虫的防效达 60 以上。 2.2 设施蔬菜生物学与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设施蔬菜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期间最大的事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其他有关单位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蔬菜作物黄瓜全基因组的测序,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Huang et al.,2009),开启了蔬菜作物基因组测序的新时代。黄瓜基因组序列的揭晓为进行黄瓜产量、品质、抗病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应用研究提供了便捷。此外,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在黄瓜基因组中发现了 686 个基因亚家族与植物维管束的形成和功能相关,这也为未来研究植物系统信号传递等提供了重要资源。继黄瓜基因组测序之后,我国又开展了大白菜、普通白菜和西瓜等基因组测序工作。此外,番茄作为另一重要的设施蔬菜作物,中国正承担着番茄 12 条染色体中的 2 条染色体的测序工作。这些基因组工作的完成将大大提高中国在设施蔬菜功能基因和遗传育种研究上的能力(杜永臣 等,2010)。 设施蔬菜作物重要功能基因的分离与克隆研究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黄瓜中已有大量基因被分离克隆,发育相关基因如两性花基因 M 的分离(Li et al.,2009),黄瓜果实膨大生长相关基因 CsEXP5 的克隆(孙涌栋 等, 2008),营养 生长与生殖生长调控基因 CsMADS06的克隆(姚丹青 等,2009),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盛慧 等,2010)等。其他重要功能基因如黄瓜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 Cs-FAD) (刘春香 等, 2008) 、 磷脂酶 D (杜栋良 等, 2009)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 Cs6PGDH(魏跃 等, 2009)、乙烯受体 ETR1 基因片段(曹迪 等,2009)等也相继被克隆。甜瓜中,果实发育相关基因果实酸性转化酶(于喜艳 等,2006)、蔗糖磷酸合成酶(于喜艳 等,2007)、醇酰基转移酶(冯燕青 等,2009)等基因也得到了分离。另外,泛素蛋白(龙皎月 等,2008)、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邹礼平,2008)、辣椒花药胚状体发育等相关基因(张菊平 等,2008)、番茄 ACC 氧化合成酶(符秀梅 等,2009)、络合素酶基因(李慧 等,2010)也已由我国学者进行了克隆与分析。Fu 等(2008) 还系统研究了 BR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如何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周期蛋白( CycD 等)从而调节果实发育的机制,Wu 等(2010)研究了黄瓜性别分化中的相关基因表达谱。这些基因信息的获得为进行黄瓜、甜瓜、辣椒、番茄等蔬菜作物的风味品质、产量育种及抗逆机制研究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2) 喻景权“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15 2.3 设施蔬菜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十一五”期间,育苗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各地育苗设施逐步完善,北方主要推广应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而在南方主要研究推广电热加温穴盘育苗,逐步从传统的家庭育苗走向集约化工厂化育苗,其中工厂化育苗在山东等地已经达到了 20 左右的水平,涌现出多家年产 2 000 万~5 000 万成苗的企业。在育苗基质上,各地根据其材料来源情况,研发了以玉米秸、麦秆、醋糟、草炭、蛭石等不同比例的混合基质来替代传统育苗基质,形成适合各地的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模式(钱笑天 等,2009;邵秀丽 等,2009;刘超杰 等,2010)。基于我国目前存在的连作障碍和冬春低温弱光问题,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嫁接砧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的研究。在抗病方面,已筛选出番茄抗青枯病、枯萎病和抗根结线虫砧木,以及黄瓜抗枯萎病、茄子抗黄萎病的砧木,但目前还缺少具有实用价值的瓜类抗根结线虫的嫁接砧木(张朝坤 等,2009;王明耀 等,2010)。近年来,顾兴芳等(2006)发现以野生瓜棘瓜为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在嫁接亲和性、抗南方根结线虫能力、产量、株高和果实品质等方面,均优于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以黑籽南瓜或火凤凰为砧木的黄瓜嫁接苗。有关嫁接提高抗逆性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喻景权等评价了我国主要栽培瓜类在不同根系温度下生长、抗氧化系统和地上部光合作用的响应,并把我国主要瓜类分为耐冷但热敏感型、冷敏感与热敏感型、冷敏感但耐热型三类(Zhang et al.,2008)。Huang 等(2010)报道了黄瓜嫁接黑籽南瓜可缓解盐分对大量元素吸收的抑制作用,李汉美和朱祝军(2009)发现嫁接抗性砧木能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植物耐盐性,黄瓜嫁接黑籽南瓜可通过提高多胺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对铜害的耐性(Zhang et al.,2010)。在嫁接方法上,除传统的嫁接方法外,近年来形成和完善了一些新型或实用嫁接方法,如套管嫁接法、双砧嫁接法和离体嫁接技术。其中双砧木嫁接是利用不同品种砧木之间抗病性、抗低温能力、生长状况等差异特点进行互补,在黄瓜生产中应用增产作用明显(储昭胜 等,2010)。 2.4 资源高效利用与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人口众多,但资源匮乏,同时,设施生产中存在养分、水分等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鉴于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开展了大量提高包括土地、光能、水分和养分等在内的资源利用率的研究。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甘肃、宁夏等地在非耕地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利用我国西部区域充足的光能资源和非耕地资源,通过发展以农作物秸秆和沙地等为栽培基质, 配合使用有机和无机肥料来进行主要设施蔬菜的生产, 实现了非耕地的有效利用 (刘伟 等,2006;李建明 等,2006;卜燕燕 等,2010)。在水分和养分方面,传统的灌水和施肥模式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主要养分利用率仅为 10 ~30 ,为此,近年来开发了膜下滴灌、膜下渗灌等微灌技术,滴灌结合施肥,可减少肥料淋溶损失,同时肥料利用率可提高 1 倍(李战国,2008;姬景红 等,2009)。通过整合蔬菜配方施肥和肥水一体化水肥耦合新技术,将 含可溶性化肥的水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明显降低大棚湿度,达到节水、节肥、省药、省工的效果,并能明显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王荣莲 等,2010)。与之配套的设施如移动式温室精确灌溉施肥机也已实现产业化生产。CO 2 施肥可以增强蔬菜对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改变蔬菜作物的矿物质吸收和分配,提高光合作用和产量。但缺少 CO 2来源则一直困扰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近年来,北方逐步推广应用了以农作物秸秆为材料的地下式“生物反应堆”技术( 李明霞 等,2008 ),而在南方,樊琳等(2009)研发了利用水稻等秸秆好气发酵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有效利用农作物废弃秸秆产生 CO 2而提高蔬菜作物光合作用,也可产生热量,提高设施中的温度,提高冬春季节蔬菜生产的安全性,增产幅度达 20 左右。 16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2011 年 1 月(下) 随着设施蔬菜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连作障碍问题也日益突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针对连作障碍发生机制与防治开展了大量研究。土传病虫害、次生盐渍化和自毒作用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吴艳飞(2008)、吴凤芝等(2008)、吴凤芝和周新刚(2009)、贺丽娜等(2009)研究发现,黄瓜等作物连作引起次生盐渍化,土壤呼吸强度降低,土壤蔗糖酶活性下降,微生物种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土壤病原菌增多。而间套作或轮作则明显保持了微生物种群的平衡,减轻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在自毒作用研究方面,已从番茄、黄瓜、西瓜和茄子根系分泌物中分离鉴定出一些自毒物质,并对其作用机制开展了研究。近年来有关连作障碍研究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从传统的单因子研究拓展到多因子研究。喻景权课题组研究发现,黄瓜和黑籽南瓜对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自毒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黄瓜根系对其自毒物质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吸收性,引起根系细胞活性氧的产生和根系生活力的下降,从而助长了病原菌的侵染,加剧连作障碍的发生,并提出了连作障碍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的观点(Ogweno Yu,2006;Ye et al.,2006;Ding et al.,2007) 。韩雪等(2006) 、吴凤芝和王学征(2007) 和刘娜等(2008)的研究发现,不同感抗品种根系分泌物和自毒物质对病原菌生长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沈其荣课题组(2008)的工作也发现,西瓜枯萎病病原菌 Fusarium 产生的镰刀菌酸能抑制西瓜的生长,间套作水稻对枯萎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些研究还发现,黄瓜中的自毒物质可通过抑制其根系细胞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相关基因表达而抑制根系细胞分裂和生长(Zhang et al.,2008) 。 连作障碍防治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蔬菜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从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的优化、抗土传病虫害品种和嫁接砧木的筛选和利用、土壤消毒和土壤管理以及生物防治等角度着手, 如利用具有化感作用的葱蒜类作物同禾本科植物轮作或间套作,采用隔离和半隔离式栽培模式,推广应用水旱轮作栽培模式,选育抗性砧木和品种,开发石灰氮和 1, 3-二氯丙烯(1, 3-D)等化学消毒物质,应用蒸汽消毒和高温焖棚等环境友好型消毒技术,完善放线菌和穿刺巴氏杆菌等生物防治技术等。 2.5 抗逆机制与设施蔬菜抗逆生产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的设施生产中经常遭遇包括低温和高温、弱光和强光、干旱和涝害、高盐和重金属以及病虫害等的为害,这些非生物与生物逆境对蔬菜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调控是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的研究热点,其中光合效率分析、抗氧化系统分析和利用 RT-PCR 技术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成为“十一五”期间利用最多的方法手段,一些实验室还采用 SSH、基因芯片和蛋白组学技术筛选了一系列包括低温弱光、盐和干旱等胁迫下的响应基因和蛋白,如毛伟华等(2006)构建了黄瓜首张 cDNA 芯片并分析了低温等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任华中等利用 SSH方法筛选出一系列低温弱光响应基因(Mi et al.,2008) ,郭世荣等研究了盐胁迫下黄瓜根系的蛋白组变化(Du et al.,2010) ,叶志彪等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番茄转录组水平的变化(Gong et al.,2010) ,Sun 等(2010)比较了耐盐野生番茄和盐敏感栽培番茄盐胁迫下的转录本水平的变化, 这些工作为深入研究抗逆机制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低温弱光是设施栽培环境的典型逆境,最近的研究发现,低温弱光后黄瓜叶片 RuBP 羧化效率下降导致 PSI 产生更多的光合作用过剩电子流向 O 2 即 Mehler-Asada 途径的加剧,产生的过剩电子和活性氧又进一步导致Calvin 循环酶的失活和 CO 2 同化速率的下降。上述低温弱光对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和 RuBP 羧化效率的影响可通过嫁接黑籽南瓜来缓和,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可通过上述过程指标加以评价(Zhou et al.,2006;2007) 。黄瓜叶片中的 SOD 基因表达和编码酶活性同 Cu、Zn、Fe 和 Mn 等水平有关(Gao et al.,2009) ,不同品种的耐低温弱光能力还同果实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的反馈调控有关(Miao et al.,2009) 。 2011(2) 喻景权“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17 最近五年,我国各地开展了大量有关植物生理活性物质如油菜素内酯(BR) 、ABA、多胺、NO、水杨酸、H 2O2 等在抗逆调控中的作用效果和机理的研究。夏晓剑等发现,BR 通过细胞膜NADPH 氧化酶产生 H 2O2来提高包括对低温、化学氧化和病毒等胁迫的抗性(Xia et al.,2009a) 。BR 还能提高对高温、低氧胁迫、化学农药等抗性,提高在逆境和正常生长环境下作物的光合效率(Xia et al.,2006;2009b) ,且高温下 BR 处理还伴随着 ABA 水平的提高(Yuan et al.,2010) 。ABA 和 H 2O2 等具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保护高温和渗透等逆境下叶片叶绿体结构的作用(Gao et al.,2010) ,H 2O2参与了 NO 引起的番茄铜抗性调控(Wang et al.,2010) 。多胺等具有提高黄瓜等耐盐性、耐低温性和耐低氧性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同其调控内在多胺代谢、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有关(Duan et al.,2008;Zhang et al.,2009;Zhang et al.,2009) ,此外,研究还发现嫁接通过提高多胺和抗氧化酶系统以及光合作用来增强番茄的铜抗性(Zhang et al.,2010) ,CO 2加富能通过增强铁供应不足诱导的防御反应提高铁营养水平(Jin et al.,2009) ,外源硅能提高黄瓜抗氧化能力和对低温的抗性等(Liu et al.,2009) 。 “十一五”期间一个重要进展是利用包括转基因技术、VIGS 技术和化学遗传和药理法等方法来研究抗逆基因功能。番茄转基因技术已在不同实验室所采用,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如过量表达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提高了番茄的抗冷胁迫能力(Sui et al.,2007) ,反义抑制叶黄素代谢相关基因则减缓了低温弱光对番茄 PSI 和 PSⅡ的光抑制(Wang et al.,2010) ,而过量表达则增加了其对强光低温下的 PSⅡ光抑制(Wang et al.,2008) ;过量表达叶绿体中的 MDHR 基因提高了番茄对温度和氧化胁迫的抗性(Li et al.,2010) ,过量表达转录因子 LeERF2 通过调节乙烯合成而提高抗冻能力(Zhang Huang,2010) 。黄瓜过量表达冷胁迫诱导的转录本调节基因 ICE1表现出更强的耐低温性(Liu et al.,2010) ,反义抑制酸性转换酶编码基因 MAI1 显著改变了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Yu et al.,2008) 。 2.6 蔬菜优质与安全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设施蔬菜产品优质安全是“十一五”期间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期间,王实娟等(2010)研究了水氮处理对温室黄瓜风味品质成分如醛类物质、可溶性糖、VC 和蛋白质等的影响;安顺伟等(2010)发现番茄植株单株结果数、果实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VC、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等品质性状均随灌水量降低呈增加趋势;张瑞华等(2007)研究发现有色膜覆盖还可创造较好的温光环境,提高全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刘明池和刘向莉(2005)则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番茄、甜瓜果实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和改善措施,并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师恺等研究了限根栽培条件下根系可能产生的缺氧和相应的能量代谢和光合效率变化(Shi et al.,2007,2008 a,2008b,2008c) 。保水抗旱材料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Xie et al.,2010;Zhang et al.,2010) ,近年来在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保水剂的有机-无机复合,以及保水剂与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等物质的复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交错区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内,全国各地对菜地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普查,并对其来源、不同蔬菜和不同器官中的累积特征、对养分吸收以及相关生理代谢过程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明确了重金属的输入途径为施肥和灌溉,有机肥施用是生产过程中重金属输入的主要来源,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叶菜类蔬菜重金属健康风险较高(徐勇贤 等,2009)。刘苹等(2008)发现,寿光大棚土壤中除 Pb 与 Ni 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与大棚使用年限呈正相关关系,棚内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棚外麦地土壤相,Cd 的样本超标率为 15.4 ,Ni 的样本超标率为 5.8 。如何通过栽培模式、土壤改良、优质灌溉水和有机肥等的保障以及筛选低重金属吸收品种来减少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蔬菜植保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农药残留18 中 国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2011 年 1 月(下) 与控制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突破。设施生产中除选育出一批抗病品种外,推广应用了防虫网、性诱剂、粘虫板、硫磺熏蒸、生物农药和有色薄膜等环境友好型病虫害防治技术(石延霞 等,2007;杨宇红 等,2008)。此外,针对土壤持久性农药等污染问题,南京农业大学李顺鹏课题组(Jiang et al.,2007)和浙江大学虞云龙课题组(Fang et al.,2008)等分离了多个农药降解菌,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喻景权课题组(Xia et al.,2009c)还发 现,植物激素中的油菜素内酯能通过加速植物体内的农药代谢降解过程,降低蔬菜等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这些都为今后提高蔬菜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十一五”期间,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了 98 ,比 2001 年提高了 30 以上,特别是农业部启动“园艺标准园”建设项目以来,标准园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更是达到了 99.8 。 3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和科研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设施蔬菜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设施栽培的面积一直位于世界各国之首,但客观地分析,迄今为止我国的设施蔬菜产业只是一个栽培面积和生产量的扩展,而在科技含量、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和产品品质上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是一个设施蔬菜产业大国,但不是强国。目前,我国设施蔬菜产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① 生产盲目性、灾害性气候和病虫害爆发带来的蔬菜生产供应的不稳定性。目前,我国各地都加大力度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但缺少产业发展宏观规划研究。我们还难以回答我国设施栽培规模达到多少水平较为合适这一基本问题。我国大多设施环境可控性差,生产中因短期和长期的低温弱光导致的产量不稳定情况在所难免。近年来因土传和病毒传播病虫害如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造成的黄瓜和番茄产量毁灭性现象也在一些区域不断发生。这些都导致了蔬菜生产供应不稳定性。 ② 设施的可靠性、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的专业化、操作的机械化、环境的可控性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占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大多数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设施目前普遍存在设施简陋、环境可控性差、冷害冻害频发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土地制度特点,单位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影响了操作的机械化和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导致劳动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低,技术推广难度大和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 ③ 国外品种大量涌入对我国设施蔬菜种子产业产生冲击。尽管我国各地加大了设施专用品种的选育力度,但其速度明显落后于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国外的许多种子企业凭借其多年的种质和技术积累,育成的许多蔬菜瓜果品种如番茄、黄瓜、甜椒、甜瓜和西瓜等在产量、抗性和商品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垄断了一些区域的种子市场。 ④ 过量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与蔬菜产品安全性问题。由于低温弱光等原因,我国各地特别是北方一些地区采用过量施肥的方式来提高产量,很多地区的养分利用率仅为 10 ~20 左右。此外,设施条件下的低温和高湿等环境也导致病虫害高发,必须依赖大量的化学合成农药投入来防控。所有这些不仅引起设施产品的农药和化肥污染,也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以及环境和生态污染,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⑤ 连作障碍和病虫害问题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可持续生产的瓶颈。我国的设施生产存在品种单一化的特点,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和连作障碍问题尤为严重,但我们的连作障碍克服技术体系尚未成熟,日益严重的黄瓜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未能得到根本控制。 ⑥ 单位面积产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明显。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设施栽培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我国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同荷兰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荷兰的番茄和黄瓜等单位面积产量已经达到了 100 kgm-2,而我国大多地区的产量仅为 15 kgm-2左右,2011(2) 喻景权“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 19 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 ⑦ 蔬菜产品采后处理能力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面前我国蔬菜产业的采后处理和运输能力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冷链系统还不够健全,大多区域及其产品多以常温流通为主,不仅损耗大,而且流通末端产品的质量不高。 ⑧ 蔬菜生产成本(劳动力、土地、肥料、农药和薄膜)增加,生产效益波动明显。近来出现的通货膨胀和用工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设施生产资料如农膜、化肥和用工成本的增加,加上不确定的气候灾害等因素,导致了蔬菜市场价格和农民经营效益的不稳定性。 ⑨ 设施蔬菜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推广体系有待完善。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科技投入增加明显,但还未能满足产业的技术需求,相比其他产业规模,设施蔬菜产业的科技投入相对较少。 4 发展方向 为解决上述问题,要在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研发适合不同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形成相应的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 发展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

注意事项

本文(“十一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为本站会员(喻景权 教授)主动上传,园艺星球(共享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园艺星球(共享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固源瑞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