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技术规程(2010)(山东省).pdf
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技术规程(2010) 1、栽培季节 宜选用山东 IV、 V(寿光)型日光温室。一般 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播种育苗, 8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定植。 12 月开始采摘,采收期 6 个月以上。 2、品种选择 选用耐低温弱光,连续结果能力强,优质、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抗病特别是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和叶霉病的品种。 3、播前准备 ( 1)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烂叶及病虫残体。 ( 2)温室消毒。病虫害发生不重的温室,每亩用硫磺粉 2 3 公斤加敌敌畏 0.25 公斤,拌上锯末分堆点燃,密闭熏蒸一昼夜后放风。操作用的农具同时放入室内消毒。 ( 3)土壤消毒。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发生重的日光温室,可在 6 月下旬7 月下旬,每亩均匀撒施石灰氮(氰氨化钙) 50 100 公斤, 46 厘米长的碎麦秸 6001300 公斤。翻地或旋耕深度 20 厘米以上。起垄,垄高 30 厘米,宽 40 60 厘米,垄间距离 40 50厘米,覆盖地膜,用土封严。膜下垄沟灌水至垄肩部。要求维持 20 厘米土层内温度达 37以上 20 天,可有 效防治根结线虫病及其它土传病害。 也可每亩用 98%棉隆微粒剂 15 25 公斤,均匀撒施田间,用旋耕犁翻耕,深度 2025 厘米,使棉隆与需要消毒的耕作层全面均匀接触,然后覆盖厚度为 0.06 毫米以上厚度的塑料薄膜。棉隆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分解释放消毒气体。若土壤墒情不好,盖膜前要适量浇水或洒水,使土壤湿度达到 60%70% 。覆膜时,用棚外新土封好膜边,使棉隆消毒气体不会扩散到地膜外,以利消毒,保持 10 厘米土壤温度 20以上连续 15 天以上。之后,揭膜松土透气,释放余下的有毒气体,松土透气 4 6 天,避免消毒气体残留 过多,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定植前可撒播白菜等发芽快的叶菜种子进行消毒地块发芽效果测试。石灰氮和棉隆都是有毒物质,操作时注意严格按要求操作。 4、育苗 近年来,蔬菜集约化育苗发展迅速,商品蔬菜苗质量高、抗病性强、苗齐苗壮,建议农户从育苗企业订购优质种苗。一家一户育苗应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 1)育苗基质。可用肥沃大田土 6 份,腐熟农家肥 4 份,混合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 15 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15)3 公斤,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克,充分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纸袋中,营养钵密排在苗床上。现在多采用基质穴盘育苗。 ( 2)种子处理。 浸种。用 55温水浸种 1015 分钟,要不断搅拌,当水温降至 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 3 4 小时。 药剂处理。用 10%磷酸三钠浸种 20 分钟,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30 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温水浸种。 催芽。浸好的种子置于 25 28条件下催芽。 ( 3)播种。 60%的种子出芽即可播种。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 ( 4)苗床管理。高温季节,遮阴降温。 1 叶 1 心时喷一遍助壮素。2 3 片真叶分苗。将幼苗分入事先准备好的分苗床,行距 12 厘米,株距 12 厘米;也可分入直径 10 12 厘米的营养钵中。分苗后缓苗期间,午间适当遮阴,白天床温 25 30。 ( 5)定植苗标准。叶色浓绿,无病虫危害, 6 片叶,株高 20 厘米左右,茎粗 0.4 厘米左右,苗龄 25 30 天。穴盘育苗 4 5 片叶为宜。 5、整地施肥 定植前 10 15 天,施肥后深翻耙平。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可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或推荐施肥量。每亩推荐施肥量: 7 8 方腐熟农家肥或 5 6 方腐熟鸡粪, 50 60 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 15-15), 80 公斤过磷酸钙。高肥力的土壤取下限,低肥力的土壤取上限。 6、定植 采用大小行、小高垄方式栽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60 厘米,起小高垄,底宽 40厘米左右,高 20 厘米。株距 3540 厘米,每亩定植 20002200 株。栽苗后,浇透水。为防止茎基腐病发生,暂不覆盖地膜。 7、定植后管理 ( 1)冬前及越冬期间管理。 温湿度管理。缓苗前,白天室温 28 30,夜间 17 20,地温不低于 15,以促进缓苗。缓苗后,适当降低室温,白天 22 26,夜间 15 18。晴天,午间温度达30时,可开天窗放风。若天气晴好,室内湿度较大时,可于揭苫后随即放风 3040 分钟,然后盖严放风口。 不透明覆盖物管理。上午揭草苫的适宜时间,以揭开草苫后室内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晴天时,阳光照到采光屋面时及时揭开草苫。注意清洁薄膜,保持较高的透光率。下午室温降至 20左右时盖苫。深冬季节,草苫可适当晚揭早盖。一般雨雪天,室内气温只要不下降,就应揭开草苫。大雪天,及时清扫积雪,可于中午短时揭开或随揭随盖。连续阴天时,可于午前揭苫,午后早盖。久阴乍晴时,要陆续间隔揭开草苫,不能猛然全部揭开,以免叶面灼伤。揭苫后若植株叶片发生萎蔫,应再盖苫。待植株恢复正常,再间隔揭苫。 植株调整。单干整枝,当杈长到 5 厘米左右长时要及时打掉,当植株长到 30 厘米高时要及时吊秧、绑秧。 肥水管理。缓苗后到坐果前,要控制浇水,多次中耕,以促根控秧,防止植株茎叶旺长。第一花序的果似核桃大时,在畦侧开沟,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15) 3040 公斤,覆土后再覆盖地膜,并于膜下浇水,尽量浇透。深冬期间少浇水,若植株表现缺水时,可选好天于高畦中间膜下浇水,随水每亩冲施尿素 15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保花保果。第一花序坐果前后,为防止低温引起落花落果,可用 30 40 毫克 /公斤的防落素喷花。果坐住后,适当疏花疏果,每个果穗留 3 4 个果。 ( 2)越冬后管理。 温、光管理。 2 月中旬以后,随日照时数逐渐增加,适当早揭草苫、晚盖草苫,尽量延长植株见光时间。及时进行放风。晴天时,上午温度控制在 25 28,下午 25 20,夜间 20 15。阴雨天,白天温度控制在 25 20,夜间 15 10。 肥水管理。 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15 天左右浇一次水,随水每亩冲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15) 20 公斤。 3 月中旬之后, 7 10 天浇一水, 不浇空水,随水每次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15)10 公斤。 植株调整。及时打老叶,并适时落蔓,留足果穗后及早打顶。也可以采用连续摘心整枝法进行整枝。 8、病虫害防治 ( 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辅以化学防治。 ( 2)主要病虫害。猝倒病、病毒病、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蚜虫、烟粉虱、班潜蝇等。 ( 3)农业防治。选用高抗多种病害的品种;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培育壮苗、合理浇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 4)物理防治。在通风口设置 40 目尼龙网纱;室内每亩悬挂 25 厘米× 40 厘米的黄板 30 40 块,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 5 10厘米。 ( 5)生物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 2%宁南霉素水剂 200 250 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用 0.15%梧宁霉素水剂(四霉素) 8001000 倍 液 ,或 2%武夷菌素水剂 150200 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 3000 倍液,或 0.3%印楝素乳油 10001500 倍 ,或 1%苦参碱水剂 600 倍液 ,或 1.2%烟参碱液 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 ( 6)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原则。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严格控制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前 7 天严禁使用化学杀 虫剂。 猝倒病。发病初期,可用 72%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 450 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 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可用 1.5%植病灵 1000 倍液,或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5%菌毒清水剂 200 300 倍液,或高锰酸钾 1000 倍液与 1.8%复硝酚钠 60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 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可用 5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或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 800 1200 倍,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喷雾防治。用激素蘸花时,可 在药液中加入 0.1%的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叶霉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世高) 1500 2000倍液,或 40%氟硅唑乳油(福星)6000 8000 倍液,喷雾防治。 晚疫病。发病初期,可用 18.7%的烯酰·吡唑酯(凯特)水分散粒剂 600 800 倍液,或用 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800 倍液,或 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或用 60%吡唑醚菌酯(百泰)水分散粒剂 1000 1500 倍,喷雾防治。 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可用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 2500 30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 倍液,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喷雾防治,还可兼治棉铃虫、甜菜夜蛾。 烟粉虱。可选用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7000 倍液,或 2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或 2.5%联苯菊酯乳油 2000 3000 倍液,或 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 3000倍液,或 20%甲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喷雾防治。 9、采收 远途运输的于果实转色期至半熟期采收,耐贮运品种也可于果实半熟期至坚熟期采收 。 备注:本规程摘编于 DB37/T 481-2010无公害食品 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