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换一换
首页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苎麻2013.doc

  • 资源ID:9912       资源大小:1.38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0金币 【人民币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金币 【人民币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苎麻2013.doc

GB/T 200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实施-发布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苎麻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Ramie (Boehmeria nivea L.)(报批稿)GB/T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CS 65.020.20B 05IIIGB/T 2003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15 测试2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27 性状3附录A (规范性附录)苎麻品种测试性状4附录B (规范性附录)性状的解释10附录C (规范性附录)苎麻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格式24I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汝峰、彭定祥、陈如明、魏刚、喻春明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苎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苎麻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告的格式。本标准适用于苎麻(Boehmeria nivea L.)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鉴定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588486 苎麻纤维支数试验方法GB/T 588686 苎麻单纤维断裂强度试验方法GB/T 588386 苎麻回潮率、含水率试验方法GB/T 200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3 术语和定义除GB/T 200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中的术语和定义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光敏感性 Photoperiod-sensitive苎麻光敏感性是指苎麻开始生殖生长(外观形态表现为现蕾、开花)对短日照的要求。在头麻生长中后期长日照条件下能现蕾开花,即为对短日照钝感;在头、二麻生长期间不能现蕾、开花,只能在三麻短日照条件下才能现蕾、开花,即为对短日照敏感。3.2纤维细度Fiber Counts纤维细度是指纤维细胞横切面直径的大小,常用的表示方法为:单位重量纤维的长度,以m/g(支)表示,测试材料为精干麻;精干麻是指原麻经脱胶后得到的纤维。3.3原麻锈脚Rusted Basal Part of Raw Ramie Fiber原麻锈脚是指刮制后湿原麻基部呈红褐色的部分。测量原麻锈脚长度的收获刮制方法为扯皮法,72型刮麻器刮制。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4.1 供试品种材料的质量和数量4.1.1 递交测试的苎麻种子培养箱内发芽率应达到30%以上,净种子数量至少达到100克。递交测试的苎麻无性繁殖种苗萝卜根直径至少应到达0.5厘米,种苗数量至少为300株。4.1.2 申请的苎麻品种如有特殊的用途,则可根据其特点及应用领域,视具体情况确定递交种子或无性繁殖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对选择性测试项目,递交种子或无性繁殖种苗的数量与质量要求如表1。表1 选择性测试项目递交种子或无性繁殖种苗的数量与质量要求项 目种子数量种子质量种苗数量种苗质量育性鉴定-50株萝卜根直径0.5抗病鉴定20克发芽率30%以上100株萝卜根直径0.5抗逆境鉴定20克发芽率30%以上100株萝卜根直径0.54.2 供试品种种子的处理要求未经审批机关同意,递交的种子不得进行任何影响苎麻植株生长的处理。如果经处理,须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4.3 供试品种种子的保存测试单位接到测试种子后,应立即用分样器分出留存种子,并妥善保存,以备复查。测试单位接到无性繁殖种苗后,应立即寄栽于寄栽田中或直接栽入大田,以保证种苗成活。种苗成活后,随机选取部分种苗进行测试,部分种苗栽植于保护行内或其他田内,以备复查。4.4 其他申请测试者除递交种子外,还应按附录C填写“技术问卷”。5 测试5.1 测试时间提交申请品种为种子的应在春季育苗,夏初移栽。提交申请品种为无性繁殖种苗的应在春季栽植。当年收获2季麻,测试时间为2年,其中第一年观测最后一季麻相关性状,第二年为正式测试期。5.2 测试地点通常情况下,一般每个测试品种安排在一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如有特殊要求的可进行多点测试。5.3 田间设置每个小区面积为15,行穴距为6750。每个测试品种至少种植2个区组,并设保护行。种子需经苗床育苗,810片真叶时移栽。每穴栽植1株苗。5.4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与苎麻大田管理措施基本相同。对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的田间管理要严格一致。需要注意的是,苎麻的收获方法为:人工扯皮法剥皮,用72型刮麻器刮制,刮制后立即将湿原麻在刮麻器的刮刀上收浆二次,然后晒干。5.5 其他测试品种除第一次用种子繁殖苗或无性繁殖苗外,以后各次测试均为宿根(地下茎)生长的植株。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6.1 观测的基本要求6.1.1审批机关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资料,确定该品种的测试性状。观察分别按照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重复观测的数据区分别来自2个区组。与测试品种一起观测的标准品种,应当表现正常,否则,本次观测无效。6.1.2观测的记录按GB/T 200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的要求执行,并将最终计算结果转化为代码报出。原始记录必须经过复核和审核,并应有记录人、复核人、审核人签字。6.1.3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别参照GB/T 200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的要求进行。6.2 特异性的判别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的同一性状在同一代码内,则表示测试品种在该性状上与近似品种无差异,否则,有差异。测试品种质量性状有一个性状或数量性状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性状与近似品种不同,或数量性状有一个性状与近似品种相差二个及二个以上代码,即可判定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具有特异性。6.3 一致性的判别对测试品种一致性的观测,以代码为分析单元,计算变异度。苎麻品种无性繁殖种苗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1%;常规品种种子繁殖苗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8%;自交系种子繁殖苗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2%;杂交种(F1)种子繁殖苗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5%。测试品种的变异度不超过近似品种在该性状上的变异度,也可判定测试品种在该性状表现一致。如果所观测的性状有差异,以表现最多的性状值为准,并报出该值。不能进行个体测试的性状,不进行一致性鉴定。6.4 稳定性的判别测试品种同一性状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的测试结果都被赋予了同一代码,或各次测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变化,则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上是稳定的。否则,为不稳定。7 性状7.1 概述本标准从植物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原麻及纤维品质性状、抗逆性状等四个方面,共收集苎麻的性状46个(附录A)。包括18个必测性状和28个补充性状。必测性状为每个测试品种必须进行测试、考察的基本性状;补充性状为在必测性状不能区别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时,进一步选用的性状。7.2 必测性状(18个)心叶颜色;叶片形状;叶面皱纹;叶缘锯齿宽度;叶缘锯齿深度;叶片颜色;叶脉颜色;叶柄颜色;托叶颜色;株高;茎粗;成熟茎色;麻骨色;地上茎着生形态;年均纤维细度;原麻颜色;雌蕾颜色;根型。7.3 补充性状(28个)子叶形状;幼茎颜色;光敏感性;抗炭疽病;抗花叶病;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叶柄长度;叶柄与主茎夹角;茎秆均匀度;生长整齐度;原麻柔软度;原麻斑疵;头麻纤维细度;原麻锈脚长度;原麻含胶率;分株力;有效株率;鲜茎出麻率;鲜皮出麻率;年均单纤维强力;抗根腐线虫病;熟期类型;二麻纤维细度;雌花量;雌雄蕾发育状况;三麻纤维细度;种子千粒重。附录A 苎麻品种测试性状(规范性附录)表A1 性状表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1子叶形状09近圆形湘苎2号1椭圆形华苎4号2心脏形华苎2号32心叶颜色*2325浅绿色大竹线麻1黄绿色铜皮青2深绿色古巴苎麻3红色平塘圆麻4紫红色红皮小麻53幼茎颜色27浅绿色华苎1号1黄绿色彭水黄秆2深绿色湘苎2号3红色大竹线麻4紫红色红皮小麻54光敏感性3141敏感黑皮蔸1钝感古巴苎麻25抗炭疽病3143高抗黑皮蔸1抗华苎4号2中抗细叶绿3中感华苎2号5感芦竹青7高感湘苎1号96抗花叶病3143未发现白里子青1轻感湘苎2号3中感黄壳早5重感大叶红蚱蜢7严重感染青皮大麻97叶片形状*35近圆形红皮小麻1卵圆形阳新细叶绿2尖椭圆形大竹线麻3椭圆形太子黄标4宽卵形广东麻5心脏形叙永苎麻68叶片宽度35窄上高青皮秆3中芦竹青5宽湘苎2号79叶片长度35短白脚麻3中阳新细叶绿5长大竹线麻7注:“*”为必测性状。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10叶柄长度35短江口黄秆麻3中铜皮青5长黑皮蔸711叶面皱纹*35多湘苎2号3中江口黄秆麻5少大竹线麻712叶缘锯齿宽度*35窄广蔸簪3中黔苎1号5宽黄白麻713叶缘锯齿深度*35浅阳新细叶绿3中恩施青麻5深大竹线麻714叶片颜色*35浅绿色太子黄标3黄绿色坛林白麻5绿色黄壳早7深绿色黑皮蔸915叶脉颜色*35浅绿色古巴苎麻1黄绿色上高青皮秆2微红色芦竹青3淡红色江口黄秆麻4红色青皮大麻5深红色红皮小麻6紫色黑皮蔸716叶柄颜色*35浅绿色凤凰青麻1黄绿色湘苎2号2微红色芦竹青3淡红色黄壳早4红色江口黄秆麻5深红色黄叶麻6紫色黑皮蔸717托叶颜色*35浅绿色凤凰青麻1黄绿色上高青皮秆2微红色大竹线麻3淡红色江口黄秆麻4红色青皮大麻5深红色红皮小麻6紫色黑皮蔸718叶柄与主茎夹角3541大青皮大麻3中芦藩5小芦竹青719株高*4143矮小江口黄秆麻1较矮小黄叶麻3中等华苎1号5较高大黑皮蔸7高大湘苎2号9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20茎粗*4143细江口黄秆麻1较细白里子青3中等恩施青麻5较粗红皮小麻7粗湘苎2号921成熟茎色*4143黄褐色阳新细叶绿1红褐色红皮小麻2绿褐色芦竹青3褐色江口黄秆麻422麻骨色*4143黄白色红皮小麻1绿白色大竹线麻2白绿色咸丰黄麻3微红色大叶红蚱蜢423茎秆均匀度4143均匀华苎4号3较均匀雅麻5不均匀黄壳早724生长整齐度4143整齐凤凰青麻3较整齐黑皮蔸5不整齐江口黄秆麻725原麻柔软度4143柔软江口黄秆麻1较柔软芦竹青3中5较粗硬凤凰青麻7粗硬黔苎1号926原麻斑疵4143少黑皮蔸3中黄白麻5多红皮小麻727头麻纤维细度4143低3中上高青皮秆5优华苎1号7特优江口黄秆麻928原麻锈脚长度4143短恩施青麻3较短江口黄秆麻5较长红皮小麻7长大蔸麻929原麻含胶率4143低铜皮青3中芦竹青5高江口黄秆麻730.地上茎着生形态*41439599丛生型黑皮蔸1散生型芦竹青2串生型江口黄秆麻331分株力4143弱黑皮蔸3中等湘苎2号5较强阳新细叶绿7强江口黄秆麻9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32有效株率4143低江口黄秆麻3中大竹线麻5高湘苎2号733鲜茎出麻率4143低江口黄秆麻3中阳新细叶绿5高华苎4号734鲜皮出麻率4143低上高青皮秆3中红皮小麻5高华苎4号735年均纤维细度*414361638789低坛林白麻3中黄壳早5优华苎1号7特优江口黄秆麻936年均单纤维强力414361638789弱江口黄秆麻3中芦竹青5强白里子青737抗根腐线虫病414361638789高抗浏阳鸡骨白1号1抗上高青皮秆2中抗湘苎2号3中感古巴苎麻5感黄壳早7高感白里子青938原麻颜色*43黄白色红皮小麻1绿白色大竹线麻2浅绿色雅麻3黄绿色青皮大麻4褐色红骨筋539熟期类型44、63、89早熟平塘圆麻3中熟芦竹青5晚熟湘苎2号740二麻纤维细度6163低坛林白麻3中芦竹青5优华苎3号7特优江口黄秆麻941雌蕾颜色*7881黄白色白里子青1黄绿色上高青皮秆2淡红色芦竹青3红色红皮小麻4深红色青皮大麻5紫色黑皮蔸642雌花量82少红皮小麻1较少大竹线麻3中5较多黄壳早7多黑皮蔸943雌雄蕾发育状况82单雌青皮大麻1单雄2雌雄同株黑皮蔸3表A1(续)性状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44三麻纤维细度8789低坛林白麻3中华苎1号5优华苎3号7特优江口黄秆麻945种子千粒重9293轻华苎4号3中湘苎2号5重华苎2号746根型*9599浅根型江口黄秆麻3中间型芦竹青5深根型黑皮蔸7表A2 苎麻生长观测时期十进制代码表代码描述代码描述种子发芽出苗期三麻生长期(常年麻园)00干种子6550%麻蔸出苗(出苗期)01开始吸水6780%以上麻蔸出苗(齐苗期)03吸水结束6935片真叶展开05胚根从瘦果中伸出71齐苗后10天07子叶从瘦果中伸出73田间封行09子叶出土平展7710%植株开始现雄蕾102片真叶展开7810%植株开始现雌蕾114片真叶展开7910%植株开始开雄花136片真叶展开8010%植株开始开雌花158片真叶展开8180%植株雄花开花结束1710片或更多真叶展开8280%植株雌花开花结束头麻生长期(常年麻园)84茎秆开始变褐黑色2150%麻蔸出苗(出苗期)85茎秆1/3变褐黑色2380%以上麻蔸出苗(齐苗期)87茎秆1/2变褐黑色2535片真叶展开89茎秆2/3变褐黑色27齐苗后10天912/3麻株种子饱满29齐苗后20天922/3麻株种子变褐色31田间封行93所有麻株种子变褐色35茎秆开始变褐黑色地下部分宿根时期39茎秆1/3变褐黑色95秋冬季地上部分死亡41茎秆1/2变褐黑色96秋冬季地下茎孕芽43茎秆2/3变褐黑色97冬季地下茎停止生长二麻生长期(常年麻园)98春季地下茎上芽开始伸长4550%麻蔸出苗(出苗期)99春季地下茎上芽开始出土4780%以上麻蔸出苗(齐苗期)4935片真叶展开51齐苗后10天53田间封行57茎秆开始变褐黑色59茎秆1/3变褐黑色61茎秆1/2变褐黑色63茎秆2/3变褐黑色附录B 性状的解释(规范性附录)B1 子叶形状B1.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2 观测时间:种子繁殖出苗后子叶平展。B1.3 观测部位:子叶。B1.4 观测方法:目测,按表B1和图B1进行分级。B1.5 观 测 量:随机观察20棵苗,如有形状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1 子叶形状的分级标准(参见图B1)子叶形状近圆形椭圆形心脏形代码123图B1 子叶形状B2 心叶颜色B2.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2 观测时间:头麻齐苗后。B2.3 观测部位:地上茎顶端心叶。B2.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B2进行分级。B2.5 观 测 量:随机观察20株,如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2 心叶颜色的分级标准颜色分类浅绿色黄绿色深绿色红色紫红色代码12345B3 幼茎颜色B3.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3.2 观测时间:头麻出苗后苗高1020调查。B3.3 观测部位:地上茎基部10。B3.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B3进行分级。B3.5 观 测 量:整个小区,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3 幼茎颜色的分级标准颜色分类浅绿色黄绿色深绿色红色紫红色代码12345B4 光敏感性B4.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4.2 观测时间:头麻封行至工艺成熟期。B4.3 观测部位:地上茎中上部叶腋。B4.4 观测方法:目测是否现蕾、开花,并按表B4进行分级。B4.5 观 测 量:整个小区,如有变异,计算变异度。表B4 光敏感性的分级标准头麻生殖生长情况不现蕾现蕾、开花级别敏感钝感代码12B5 抗炭疽病(Collectotricum boehmeria Sawada)B5.1 栽培方法:采用自然病圃诱发、辅以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每份测试品种的种植数量不能少于20蔸。田边四周及品种间种植感病品种作为诱发行,肥水管理略高于大田。B5.2 观测时期:头麻封行至工艺成熟期。B5.3 观测部位:叶片和地上茎。B5.4 观测方法:头麻苗期,用在100倍显微镜下一个视野平均有50个以上孢子的悬浮液于傍晚喷雾接种,接种后经常喷雾以保持小环境内的高湿度,以利发病。待感病对照品种的发病程度表现高感症状时,进行调查,并按表B5进行分级。B5.5 观 测 量:10蔸。表B5 抗炭疽病的分级标准级别发病情况代码高抗(HR)茎叶上基本无病斑;1抗(R)每叶(或每茎)上有15个病斑;2中抗(MR)每叶(或每茎)上有510个病斑;3中感(MS)每叶(或每茎)上有1020个病斑;5感(S)每叶(或每茎)上有2040个病斑;7高感(HS)每叶(或每茎)上有病斑40 个以上。9B6 抗花叶病B6.1 栽培方法: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的方法,每份测试品种的种植数量不少于20蔸。测试区四周及品种间种植已感染花叶病的感病品种,适量增施氮肥,以利发病。B6.2 观测时期:头麻封行期至工艺成熟期。B6.3 观测部位:植株、叶片。B6.4 观测方法:当测试区内感病对照品种出现高感症状时进行调查,并按表B6进行分级。B6.5 观 测 量:10蔸。表B6 抗花叶病的分级标准级别发病情况代码未感染未显症状;1轻感中上部叶片轻度花叶,株高较正常,达正常株高的4/5以上;3中感中上部叶片轻度花叶畸形、泡斑,株高较正常株高矮化不到2/5;5重感中上部叶片中度花叶、畸形,株高较正常株高矮化不到3/5;7严重感染中上部叶片严重花叶、畸形,株高较正常株高矮化3/5以上;9B7 叶片形状B7.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7.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7.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B7.4 观测方法:目测,并按表B7和图B2进行分级。B7.5 观 测 量:每小区选择10蔸,每蔸选取2根高大植株。表B7 叶片形状的分级标准(参见图B2)叶片形状近圆形卵圆形尖椭圆形椭圆形宽卵形心脏形代码123456图B2 叶片形状B8 叶片宽度B8.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8.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8.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B8.4 观测方法:测量叶片最宽处宽度,精确到0.1,计算平均值,并按表B8进行分级。B8.5 观 测 量:每小区选择10蔸,每蔸选取2根高大植株。表B8 叶片宽度的分级标准叶片宽度10.010.115.015.0级别窄中宽代码357B9 叶片长度B9.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9.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9.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B9.4 观测方法:测量叶片叶基到叶尖长度,精确到0.1,计算平均值,并按表B9进行分级。B9.5 观 测 量:每小区选择10蔸,每蔸选取2根高大植株。表B9 叶片长度的分级标准叶片长度12.012.018.018.0级别短中长代码357B10 叶柄长度B10.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0.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0.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叶的叶柄。B10.4 观测方法:测量叶柄长度,精确到0.1,计算平均值,并按表B10进行分级。B10.5 观 测 量:每小区选择10蔸,每蔸选取2根高大植株。表B10 叶柄长度的分级标准叶柄长度6.06.012.012.0级别短中长代码357B11 叶面皱纹B11.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1.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1.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B11.4 观测方法:目测,并按表B11进行分级.B11.5 观 测 量:每小区选择10蔸,每蔸选取2根高大植株。表B11 叶面皱纹的分级标准叶面皱纹少中多代码357B12 叶缘锯齿宽度B12.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2.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2.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B12.4 观测方法:测量叶片最宽处两边的锯齿宽度,精确到0.1,计算平均值,按表B12进行分级。B12.5 观 测 量:每小区选择10蔸,每蔸选取2根高大植株。表B12 叶缘锯齿宽度的分级标准叶缘锯齿宽度0.60.60.90.9级别窄中宽代码357B13 叶缘锯齿深度B13.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3.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3.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B13.4 观测方法:测量叶片最宽处两边的锯齿深度,精确到0.1,计算平均值,按表B13进行分级。B13.5 观 测 量:每小区选择10蔸,每蔸选取2根高大植株。表B13 叶缘锯齿深度的分级标准叶缘锯齿深度0.40.40.60.6级别浅中深代码357B14 叶片颜色B14.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4.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4.3 观测部位:叶片。B14.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B14进行分级。B14.5 观 测 量:整个小区,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14 叶片颜色的分级标准颜色浅绿色黄绿色绿色深绿色代码3579B15 叶脉颜色B15.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5.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5.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611片叶片背面主脉。B15.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B15进行分类。B15.5 观 测 量:随机观察20株,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15 叶脉颜色的分级标准颜色浅绿色黄绿色微红色淡红色红色深红色紫色代码1234567B16 叶柄颜色B16.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6.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6.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611片叶片叶柄。B16.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B16进行分类。B16.5 观 测 量:随机观察20株,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16 叶柄颜色的分级标准颜色浅绿色黄绿色微红色淡红色红色深红色紫色代码1234567B17 托叶颜色B17.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7.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7.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611片叶片托叶。B17.4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B17进行分类。B17.5 观 测 量:随机观察20株,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17 托叶颜色的分级标准颜色浅绿色黄绿色微红色淡红色红色深红色紫色代码1234567B18 叶柄与主茎夹角B18.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8.2 观测时间:头麻黑秆始期(快速生长后期)。B18.3 观测部位:地上茎从上至下第811片展开叶中选取1片。B18.4 观测方法:目测,并按表B18进行分级。B18.5 观 测 量:随机选取20株。表B18 叶柄与主茎夹角的分级标准叶柄与主茎夹角45457575级别小中大代码357B19 株高B19.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19.2 观测时间:头麻工艺成熟时、收获前。B19.3 观测部位:地上茎。B19.4 观测方法:测量麻茎基部(平土表)至生长点的高度,精确到厘米。B19.5 观 测 量:测量35蔸麻所有有效茎株高,计算平均值,并按表B19进行分级。表B19 株高的分级标准高度111111130131150151170170级别矮小较矮小中等较高大高大代码13579B20 茎粗B20.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0.2 观测时间:头麻工艺成熟时、收获前。B20.3 观测部位:地上茎。B20.4 观测方法:测量麻茎离地面1/3处直径,精确到0.01。B20.5 观 测 量:测量35蔸麻所有有效茎直径,计算平均值,并按表B20进行分级。表B20 茎粗的分级标准茎粗0.810.810.950.961.101.111.251.25级别细较细中等较粗粗代码13579B21 成熟茎色B21.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1.2 观测时间:头麻工艺成熟期。B21.3 观测部位:地上茎中下部。B21.4 观测方法:目测,并按表B21进行分级。B21.5 观 测 量:整个小区中的有效茎,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表B21 成熟茎色的分级标准颜色黄褐色红褐色绿褐色褐色代码1234B22 麻骨色B22.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2.2 观测时间:头麻工艺成熟期。B22.3 观测部位:剥皮后的地上茎下部(基部,即向土壤的一段)木质部。B22.4 观测方法:目测,并按表B22进行分级。B22.5 观 测 量:每小区10根茎秆。表B22 麻骨色的分级标准颜色黄白绿白白绿微红色代码1234B23 茎秆均匀度B23.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3.2 观测时间:头麻工艺成熟期。B23.3 观测部位:地上茎。B23.4 观测方法:目测茎秆上部、下部的茎粗差异程度,差异愈小愈均匀,按表B23进行分级。B23.5 观 测 量:整个小区有效茎。表B23 茎秆均匀度的分级标准茎秆均匀度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代码357B24 生长整齐度B24.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4.2 观测时间:头麻工艺成熟期。B24.3 观测部位:群体。B24.4 观测方法:目测群体的株高差异程度,并按表B24进行分级。B24.5 观 测 量:整个小区。表B24 生长整齐度的分级标准生长整齐度整齐较整齐不整齐代码357B25 原麻柔软度B25.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5.2 观测时间:头麻收获后。B25.3 观测部位:原麻B25.4 观测方法:以标准品种为对照,用手感触鉴定,并按表B25进行分级。B25.5 观 测 量:100g原麻。表B25 原麻柔软度的分级标准原麻柔软度柔软较柔软中较粗硬粗硬代码13579B26 原麻斑疵B26.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6.2 观测时间:头麻收获后。B26.3 观测部位:原麻。B26.4 观测方法:目测,与标准品种比较,并按表B26进行分级。B26.5 观 测 量:100g原麻。表B26 原麻斑疵的分级标准原麻斑疵少中多代码357B27 头麻纤维细度B27.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7.2 观测时间:头麻收获后。B27.3 观测部位:精干麻。B27.4 观测方法:按GB588486苎麻纤维支数试验方法执行,并按表B27进行分级。B27.5 观 测 量:三次重复。表B27 头麻纤维细度的分级标准纤维细度(m/g)139914001799180021992200级别低中优特优代码3579B28 原麻锈脚长度B28.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8.2 观测时间:头麻工艺成熟期。B28.3 观测部位:湿原麻基部。B28.4 观测方法:测量刮制后湿原麻基部红褐色部分的长度,以厘米表示,计算平均值,并按表B28进行分级。B28.5 观 测 量:随机选取20根有效茎。表B28 原麻锈脚长度的分级标准原麻锈脚长度1.11.13.03.15.05.0级别短较短较长长代码3579B29 原麻含胶率B29.1 栽培方法:按照第5章的要求。B29.2 观测时间:头麻收获后。B29.3 观测部位:原麻、精干麻。B

注意事项

本文(苎麻2013.doc)为本站会员(周军)主动上传,园艺星球(共享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园艺星球(共享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固源瑞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