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1月8日,记者从平谷区“人代会”获悉,平谷区挖掘农业大区优势,将农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争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
2018年5月,平谷区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经过专家现场考察、视频答辩等程序,12月7日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被科技部认定为“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平谷区将围绕“绿色、优质、安全”的定位,最终努力建成“服务首都、带动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目前,平谷区已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实施好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北京科技大学“平谷生物农业研究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训基地”等合作项目。推进赵春江等院士平谷工作站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与首农食品集团对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共同成立“平台公司”,近期完成注册等各项工作。首农食品集团将全面参与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参与峪口镇核心区的规划编制。
2018年8月6日,北京农学院与平谷区签订科技创新示范区
平谷区委书记王成国为 Ton Bisseling 教授团队驻平谷院士工作站授牌。
2018年9月6日,赵春江院士工作站在平谷区建立,该院士工作站是平谷区承载北京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将重点围绕家禽环境监测控制、生物信息获取与行为监测、精准饲喂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源头技术创新和智能装备研发。
2018年10月30日上午,首农食品集团与平谷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物育种、现代农牧业、食品加工、物产物流,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在推进过程中。平谷区在学习引入荷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金三角”模式同时,探讨建立“政府-政府、企业-企业、院校-院校”的“双金三角”模式。2018年12月,瓦大专家到平谷区现场考察,确定了重点科研和项目合作方向。
平谷区还培育了一批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平谷区涉农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获得涉农专利267项。建立了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峪口禽业蛋鸡研究院等11家研发中心;已建立4个院士工作站;智慧蛋鸡和鲜切蔬菜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科技特派员286人,获得省部级奖励21项。
未来,平谷区将按照“三区一口岸”的功能定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监测六大方向,推进“四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农业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
2018年10月24日,北京市科委领导一行考察“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来源:新京报
延伸阅读:
十六区两会|北京平谷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1月8日上午,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图为会议现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鄂晓颖摄
千龙网北京1月9日讯(记者 鄂晓颖)千龙网记者从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平谷区立足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挖掘平谷农业大区优势,将农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目前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绩。今后,平谷区将按照“三区一口岸”的功能定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监测六大方向,推进“四区”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聚集中国农业大学和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落户示范区开展科研创新。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现代化农业设施和高标准试验田,为科技研发提供一流的硬件设施。重点围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监测领域,聚焦国家农业发展需要,对标国内外市场需求,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开展科技研发。吸引企业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在示范区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平台。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聚集一批一流的国际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在示范区建立研发中心;通过科技创新形成一批有示范效应、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项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孵化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形成农业科技产业生态。以“生态桥”系统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全域农业循环体系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协调发展,为首都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建立全国领先的食品安全体系。扩展农业科技产业链,聚焦现代种业、生物技术、营养健康等高精尖产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农业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碎片化经营到适度规模化经营、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和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探索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兴旺,促进有效治理的发展链。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农民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引领区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化园区。吸引农业科技领域的国家和企业机构、国际组织入驻示范区,搭建农业领域对外交流开放平台,引进国际农业科技领域重要学术会议、论坛和展会落户示范区,在科技研发、园区运营和成果转化等环节吸引国际一流机构参与合作。建立常态化机制,组织交流互访、人才培训。建设国家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将科技创新成果向全球推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