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农业生产进入大忙时节,在北京房山,当地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全方位保障菜篮子供应。
张志远是北京市房山区一家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客户发来的订单。张志远说,从春节开始,订单就比平常增加了一倍。虽然工人都在加班加点生产,但还是供不应求。
北京市房山区石楼康蔬园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志远:“现在不是光你们,因为咱们好多的这几个老客户我们要匀一下,你呀,三箱,现在需求量比较大,我们也是加紧协调生产。”
张志远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的销售方式和种植品种都进行了相应调整。在疫情初期,叶菜的需求量大,而随着物流的恢复,茄果类蔬菜和水果更受欢迎。
北京市房山区石楼康蔬园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志远:“以前我们的销售渠道是以采摘为主,疫情期间,我们从线下转为了线上,这段时间的主打品种草莓、西红柿猛增,翻倍式增长。”
张志远说,去年,他们在农业技术员的帮助下,改变了传统的大棚种植模式,引进了水肥一体机等新设备,产品品质和效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北京市房山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李连荣:“通过水肥一体化施肥机这项技术的应用,劳动力上节约了三分之一左右,在节肥这块,节省50%左右,在节水这方面,比原来的大水漫灌要节省70%到80%左右。蔬菜产品的品质又有所提升,实现了优质优价,综合效益提高了25%左右。”
而在房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则是通过整合房山区的农业资源,研发了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园区内所有物联网传感器设备的接入,可以远程监控园区各个基地的场景,实时监测墒情、环境、气象等各类数据。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元胜:“有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可以指导生产,及时进行布局,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指导生产,效率提高15%到20%。”
北京市房山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副主任李玉军:“我们是通过农机装备水平的提升,和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整体科技含量,重点还是智慧农业为主,我们现在133家蔬菜生产企业也有合作社,95%都已经复工,市场供应这个量现在每周应该在120多万斤左右,主要供应北京市的市民。”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菜篮子稳产保供不断推进,全市蔬菜在田面积约4.8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4.5万亩,每天能够生产30多个品种,供应市场1700吨至2100吨。
来源:中央电视台CCTV2(经济频道) 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