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充分利用光热充足的资源优势,积极抢抓省里加大设施园艺产业扶持力度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要素支撑,推动全市设施园艺产业进入大发展、快发展阶段,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年均增加标准棚室5000亩以上。截至目前,该市设施园艺生产面积已发展到16万亩,其中,在大安四棵树乡、洮北区红塔村等远郊乡村,主推投资少、见效快的移动式棚和简易拱棚,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抢前延后”蔬菜生产,面积达2.5万亩,占总量的16%;在县城近郊,主推投资大、效益高、标准化的温室和大棚,重点发展冬春季节蔬菜,守住市民的菜篮子,面积达8万亩,占总量的60%。在重点乡镇和公路沿线,主推规模化、园区化模式,引导龙头企业等工商资本下乡,开发采摘、观景、认植等休闲农业项目,规模化棚膜园区发展到166个,总面积3.5万亩,平均面积达200亩以上,占总量的22%,总体布局上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供给结构上基本保障了四季供应,预计到年末可实现产值25亿元,成为农业转方式、增效益、帮脱贫、促致富重要力量。
围绕解决“没钱干”问题,白城市制定具体扶持政策,整合涉农资金,拿出真金白银给予引导扶持。2017年,该市共投入专项扶持资金1.35亿元。今年,白城所辖各地都制定下发了新的补助管理方案及实施方案,其中大安市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发展棚膜经济,对新建棚膜和温室分类补助4000元、1万元、5万元,对30亩以上的规模园区分档补助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资金10-30万元。洮北区充分利用市辖区区位优势,按照“一乡一园”发展15亩-30亩规模化园区,目前已投资1100余万元。同时,该市还积极推进棚室确权及保险工作,目前已为大安市109栋120亩大棚落了户口,为320户757栋大棚上了保险。
围绕解决“不会干”问题,下沉技术服务,市县两级派出669名技术员,采取包片、包村、包棚的方式,指导农户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除病虫害等技术,发展绿色种植,并从辽宁、山东等棚室技术先进地区聘请了56名技术人员,常驻基地、园区指导生产。推行统一模式,按照品种、技术、价格、销售“四个统一”,推行合作化、组织化、标准化经营管理,目前,该市已成立瓜菜生产专业合作社226个,协会63个,入社成员4.8万户,培育经纪人503名。同时,大安市按照“一乡一站”,在所辖的18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推行市场准入、基地准出和产品可追溯制度,确保合作社绿色种植、科学生产。
围绕解决“卖不好”问题,发展物流产业,充分利用“铁公机”,使白城的棚膜瓜果蔬菜近可当天销到内蒙兴安盟区、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远可次日送达北京、上海。坚持以“单”定产,积极组织农户与加工企业、冷链企业、餐饮企业以及大中院校、连锁超市等签订产销合同,确保卖得出、销得好。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白城瓜菜的“好品质”打造“大品牌”,目前白城香瓜、“雪寒”韭菜、“福顺”草莓、“太山”黄菇娘、“杏花村”大葱生产面积达8万亩,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畅销省内外等10多个城市,把过去的“大路货”变成了“摇钱树”。同时,为适应本地中高端市场需求,该市还引进了火龙果、大樱桃、百香果等高端品种,发展“南果北种、南花北栽”,吸引消费者观光订制、采摘,催生了设施园艺新兴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