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河北永清县新苑阳光现代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大棚里,满目葱茏,绿意盎然,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架子,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随后装箱入库,通过园区自有的冷链运输车,送到北京的超市。
记者看到,一人多高的黄瓜秧不是栽在土里,而是培植在一根根装有营养液的白色塑料管里。技术人员介绍,这是园区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在电脑的智能控制下利用管道施肥,节水节肥、高产高效、安全健康。
在一架架黄瓜秧的间隙,地面上并排铺设着两根铁管,这是地源热泵轨道式空调系统,冬天制热、夏天制冷,可以保持恒温。分布在大棚各处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等各种数据,将作物长势、病虫害等信息传到监控中心,为指导生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我们融合了温室大棚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工厂化育苗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商品化处理系统等方面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化农业生产、信息化经营、数据化生产管理。”园区项目经理马珊珊介绍,园区在3栋联动玻璃温室、13栋砖墙温室、56栋土墙温室内,全部实现水肥一体化控制、环境智能感知控制,生产出来的蔬菜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无二次污染,营养全面、口感极佳,主要供应京津市场。
“我种的菜大多供应北京新发地、八里桥、大杨路和回龙观四个菜市场。”永清县龙虎庄乡大青垡村蔬菜种植大户金锁鑫说。他的身旁,定植的黄瓜秧已长了半人高。他家有5个温室大棚,种植了7亩蔬菜,主要是黄瓜。
“每年从11月底到第二年的7月底,高峰期每天有20多辆货车来拉菜。我家一年能生产蔬菜18万斤,年收入30多万元。”金锁鑫说,进入8月,一季黄瓜结束了,温室大棚开始休养生息,定植新苗,为下一个周期做准备。
“种菜要想有个好收成,得采用科学方法!”金锁鑫笑着指着身边的塑料管子说,“你看这用来浇水的管子,一根主管道通到大棚里,又分出支管道通到菜畦里。支管道上有很多细小的孔,通过电脑对蔬菜进行微喷。相比原来的大水漫灌,这种方法可节省一半多的水,不仅实现精准供水,还增加了产量。”
“永清县年产蔬菜180万吨,产值1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蔬菜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蔬菜产业。”永清县蔬菜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葛春升说,该县大力推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蔬菜智能化生产,努力让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