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园艺星球(共享文库)

农业农村部发布2018年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2018-10-30 11:27 | 人气:1206
分享至:

10月17日,在全国第5个扶贫日到来之际,2018年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农业农村部扶贫办)、农民日报社联合承办,以“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提升...

10月17日,在全国第5个扶贫日到来之际,2018年扶贫日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农业农村部扶贫办)、农民日报社联合承办,以“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提升产业扶贫质量”为主题,分产业扶贫政策与部署、产业扶贫实践与创新两个专题,研讨交流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指出,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收入保障,扶贫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推动新阶段脱贫攻坚,必须把产业扶贫摆上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快把产业发展起来,尽快把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贫困群众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让贫困户真正参与产业经营、融入经济活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把人留住、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


余欣荣强调,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大批标准化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了一批贫困地区知名农产品品牌和一批有价值、能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创新案例。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通过强化五个注重,着力解决好五大问题:注重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着力解决产业优势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解决主体带贫能力弱的问题;注重加强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和卖难的问题;注重强化要素支撑保障,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不足的问题;注重产业扶贫监督考核,着力解决工作举措不准不实的问题。


论坛发布了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这十大创新典型分别是:广西编制县级“5+2”、村级“3+1”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河北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题+建党立卡扶贫户”产业带动信贷扶贫模式;甘肃省农业保险“两个全覆盖”助力脱贫攻坚;河北省推进“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新模式;贵州省“三变”改革优化利益联结分享机制;甘肃陇南电商思维推动产业扶贫;山西省构建贫困村“五有”产业扶贫机制;河南省夏邑构建产业扶贫带头人培养模式;湖北省恩施打造恩施硒茶品牌助力产业扶贫;安徽省砀山县专业合作社多策并施带动脱贫。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县级“5+2”、村级“3+1”规划


为解决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一哄而上、产业同质化等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为抓手,集中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加快推进“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产业扶贫格局。


首先是出台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制定《全区有扶贫任务县(市、区)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涵盖优质稻、糖料蔗、芒果等69个产业,并制定特色产业规模、集中连片点数量、集中连片点规模3项认定标准。其次是规划县级“5+2”、村级“3+1”精准扶贫产业。参照《特色产业目录和认定标准》,贫困县可选择目录中5个以内的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期内原则上不能变动,并自主选择目录外2个以内的特色产业,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可进行1次调整。贫困村在县级确定的“5+2”特色产业内,确定“3+1”特色主导产业,其中“3”为所在县确定的5个特色产业中选定3个以内的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期内原则上不能变动;“1”为各贫困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1个特色产业,每年可根据情况进行1次调整。


各县统筹整合用于产业发展的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涉农资金。同时明确对贫困县考核必须要满足两项条件:一是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60%以上;二是所有贫困村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有产业基地(园)覆盖。


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有探索


为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创新金融产品,强化支持措施,完善服务体系,解决好“贷给谁、谁来贷、怎么贷、如何还”等关键问题,自2016年起河北省开展“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金融扶贫工作。截至2018年累计放贷166亿元,支持12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是政府搭台增信。贫困县成立扶贫贷款担保中心,用扶贫资金打捆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贷款担保基金、不少于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建立“资金池”。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合作银行和合作保险公司,将“资金池”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开办贷款保证保险。二是银行降槛降息。合作银行根据担保基金额度,按照1∶10比例放大贷款。银行在贫困户信用评定基础上,降低贷款门槛,对3年以内5万元以下的扶贫小额信贷,实行免担保、免抵押。通过实行合作银行竞争机制,激励银行降低扶贫贷款利率。三是企业、农户承贷。实行分类贴息政策,对贫困户5万元以内贷款按基准利率100%贴息;对企业和合作社根据带动贫困户数量,实行差别化贴息政策,带动越多,贴息越多。四是保险兜底保证。由担保中心、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按照1∶2∶7比例共同代偿贷款本息,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政府引导保险公司开发新的险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当乡镇贷款不良率达到3%时,启动熔断机制,政银保联手进行调查整改。


甘肃省陇南市电商思维推动产业扶贫


2013年以来,甘肃省陇南市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把陇南优势资源与市场紧密对接,推动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市有网店12700多家,微店7800多个,销售收入75亿多元,通过电商扶贫带动贫困人口15万余人,电商扶贫对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贡献额达到650元。


一是强化设施建设,完善电商扶贫基础条件。累计新改建1.2万多公里农村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快乡村宽带网络建设,市县乡政府所在地4G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建成市县乡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二是重视平台建设,形成特色网货品牌。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建成西北首个地市级淘宝地方馆“特色中国·陇南馆”。建立网络供货平台,打造武都花椒、成县核桃、礼县苹果等一批知名网货品牌。建立物流配送平台,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立宣传展示平台,充分运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网站等组成的“微媒矩阵”进行宣传。三是开展人才培训,提升电商影响力。依托学院、市内外电商培训机构及电商龙头企业,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四是推进融合创新,拓展电商扶贫经验。支持传统企业、合作社在第三方平台开办B2B、B2C店铺,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参与网货供应平台、产品研发中心等建设。实施“慕课(MOOC,大规模开发的在线课程)+贫困地区电子商务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发起“县委书记众筹——康县原生态优质天麻的新生”、“文县花椒千里麻香助扶贫”等众筹扶贫活动,陇南电商扶贫经验得到进一步创新融合拓展。


河南省夏邑县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的部署要求,河南省夏邑县以激活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为目标,按照“扶志、扶智、扶产业”的思路,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带头人培养,有效带动贫困户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调研摸底,分类登记。深入调研,分产业、分类别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负责人等脱贫带头人建立培训对象库,做到培训对象精准、培训需求精准、培训供给精准。二是规范培养,提升能力。依托夏邑县农民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实行分类培养、分层次教育培训、创新培养模式、规范培训管理,做到“课堂教学与田间实训”“教师主导与学员互动”“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县内交流实训与县外考察观摩”等相结合,实现精准培养。三是政策扶持,精准带贫。夏邑县政府对带头人制定落实一系列支持扶持奖励政策,加强跟踪服务指导,提升其发展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精准带贫。


目前,全县已培养产业扶贫带头人5609人,带动全县特色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其中发展食用菌菇棚近万座,产值近亿元,发展优质8424设施西瓜种植面积12万亩,产值15亿元,实现产业带贫3.53万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增收和脱贫致富效应显著。


湖北省恩施州打造恩施硒茶品牌助力产业扶贫


湖北恩施立足山区特色资源优势,打造恩施硒茶新引擎,组装脱贫致富新快车,茶产业已成为促进恩施州第一大扶贫支柱产业。2018年,预计全州8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600元,占茶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4%。


一是推进规模发展。恩施州坚持规划引领、高位推动,促进基地布局和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节点集中集聚,建设茶叶专业乡镇、专业村,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基地在全国地市州级产茶区中居第四位,成为全国最大的富硒茶基地。恩施硒茶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二是提升产品品质。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绿色生态茶园,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加工电气化改造,严格质量安全管控,严厉打击违禁违规行为。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茶产业与资源型新型工业融合,支持企业积极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茶工艺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推进茶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全州茶叶电商平台年成交额在2亿元以上。推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机耕、机剪、机采、机防为主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茶文化建设,恩施玉露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是打造公用品牌。通过举办恩施硒茶博览、专场推介会、承办国际茶业大会等大型茶事活动,加强广告宣传、组团参加专业展会等多种形式,恩施硒茶品牌知名度和产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五是完善利益机制。在龙头企业培育上,通过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在强化利益联结上,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采取茶园流转、托管认领、合作入股、价格激励等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


湖北省推出产业带动信贷扶贫模式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带动信贷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优势,激发了贫困户创业就业的意愿和动力,探索了一条使贫困户“广受益、能致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是贷款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就业、订单、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利益联结关系,以此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和带动一定数量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贷款额度。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贷款需求,每吸纳和带动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10万元,贷款上限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三是贷款期限和利率。期限不超过3年,贷款利率在市场化原则上实行一定优惠。四是贷款操作程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带动脱贫协议》→村委联合扶贫部门推荐→金融机构贷款审查→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财政部门审核贴息。五是贷款配套政策。比照扶贫小额信贷享受政府部门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


今年以来,全省共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86亿元,带动帮扶贫困户12.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62.3%和18.7%。


甘肃省农业保险“两个全覆盖”助力脱贫


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切实防范因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造成贫困户种养收入损失,甘肃省出台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针对贫困户推出了18个保险品种,实现农业保险对全省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和贫困户全部种养产业的全覆盖。


一是坚持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重点对全省现有贫困户、返贫户和新识别贫困户全覆盖,力争实现“一户一保”。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险种。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开设险种,兜底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三是坚持普惠和特惠相结合。对所有保险品种普遍提高保额和降低费率。在承保面上,对非贫困户选择重点产业进行承保,对贫困户争取将所有种养产业全部纳入保险范围。四是坚持“三年兜底、五年平衡”。明确保险经办机构以5年为经营周期,坚持让利于农户,保本微利,以丰补欠,实现五年总体平衡。五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引导农户自主自愿选择参加保险,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稳步开展。各保险经办机构积极提高承保和理赔服务工作质量,确保“五公开、三到户”(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督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


贵州省“三变”改革优化利益联结分享机制


2016年起,贵州在全省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努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据统计,全省88个县(市、区)共有968个乡镇2523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其中贫困村1232个,涉及农村人口708.2万人、贫困人口87.3万人。


资源变资产,就是将农村集体耕地、林地、草原、“四荒地”等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协商评估折价,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及其他经济实体后,取得股份权利。资金变股金,就是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资金,在不改变资金姓“农”的前提下,量化转变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按股分红,利益共享。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自愿以自有资金物资、设备、技术、劳动力、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权等资源资产协商评估折价,通过合同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成为股东,按股分红获利,实现增收致富。


截至2017年底,已组织各试点村集体资源入股57.69万亩,整合财政资金投入34.86亿元,农民以承包地等资源入股244.83万亩、以资金入股18.82亿元,实现255.61万农民变股东,其中贫困人口52.25万人。326.69万农民参与改革增加收益18.01亿元,人均增收529.76元,其中61.51万贫困人口参与改革获得收益6.79亿元,人均增收1103.81元。


山西省出台贫困村“五有”机制标准


为从根本上破解产业扶贫到村到户不够精准问题,保障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7年,山西省出台“五有”产业扶贫机制标准,明确了产业扶贫工作考核具体指标。


村有脱贫产业,每个贫困村都要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能提高农户收入,带动贫困村脱贫的产业。贫困村产业既可以是新产业、新业态,也可以是对原有产业的提升改造,但要与贫困户精准挂钩。村有带动主体,通过扶持、培育、引进等方式,使每个贫困村都有带动脱贫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主体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采取“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户建立股份合作的紧密联结,或建立订单、购销合同等半紧密联结,使贫困户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增收脱贫步伐。村有合作经济组织,每个贫困村都要建立吸纳贫困户的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是建立以村集体资产(资源)折股量化、贫困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及农民家庭财产入股、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股权合作等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条件且需要通过农业产业脱贫的贫困户都要有脱贫增收项目,户均年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技能,通过培训、实训等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熟练掌握实施脱贫增收产业项目的专业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脱贫信心。


安徽省砀山县专业合作社多策并施带动脱贫


近年来,安徽省砀山县三佳利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深入调查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基础上,创新扶贫方式,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户稳定增收。


一是入股分红带贫。采取“统一经营+入股分红”模式,将贫困户产业发展补助资金作为入股资本,鼓励和引导周边151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每户每年获得不低于实际收益6%的保底分红资金。二是技术服务带贫。通过技术讲座、现场观摩等形式,邀请当地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合作社社员和贫困户提供长期、无偿、全程的技术服务。三是先行垫资带贫。由合作社垫资先行购买优质农资提供给合作社社员和贫困户,待产品销售后再返还合作社,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困难。四是建立保鲜库带贫。合作社利用自身的500平方米、存储量1000吨的水果保鲜库,免费帮助贫困户储藏砀山酥梨和皇冠梨,解决贫困户水果储存问题,实现错季上市。五是线上线下销售带贫。采取“固定销售+网上销售+贫困户”模式,把精准扶贫与电子商务、线下销售有效结合,确保贫困户的农产品卖出去、卖高价。


通过多策并施,2017年,每个贫困户入股分红200元以上。合作社就地就近招收41名贫困群众在合作社从事务工收入,每人日均收入100元以上。合作社帮助贫困户销售酥梨和油桃达80多万斤,价值26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超过400元。



来源:中国农村网

还可以输入500字符   

暂无回复,赶快抢占沙发吧。

固源瑞禾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8-2020 华科资源|Richland Sources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905014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4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