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_周闯.pdf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DOI 10 13629 ki 53 1054 2024 05 020 中国食用菌 2024 43 5 110 118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 1054 Q ISSN 1003 8310 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 周 闯 秦国辉 王玉鹏 孙 雪 许芯蕊 刘 伟 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7 摘要 为应对猴头菇传统栽培受限于季节 导致产量受限及市场供应短缺的挑战 设计并构建了一套用于猴头 菇的温室栽培系统 该系统集成高效换气 智能增温 精确加湿及人工补光四大核心功能模块 通过此系统 成功开展了猴头菇的反季节栽培试验 旨在打破自然季节限制 实现猴头菇的全年稳定生产与供应 内容详尽 阐述了该温室系统的结构设计 工作原理及其在反季节栽培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在模拟猴头菇应季生长环 境的反季节条件下 系统评估了猴头菇的生长环境条件 产品品质特性及最终产量 结果显示 所设计的温室 系统能准确模拟猴头菇自然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 确保其在非自然生长季节内仍可生长 最终收获的猴头菇产 品综合合格率高达95 5 充分验证了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猴头菇 食用菌 温室设计 反季节 栽培试验 中图分类号 S646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310 2024 05 0110 09 Experiments on the Greenhouse Anti seasonal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ZHOU Chuang QIN Guohui WANG Yupeng SUN Xue XU Xinrui LIU Wei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Harbin 15000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which is limited by the season resulting in limited production and short supply in the market thu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a greenhouse cultivation system for H erinaceus The system integrates four core functional modules high efficiency air exchange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in crease precise humidification and artificial light supplementation Through this system the experiments of anti seasonal culti vation of H erinaceus wer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aiming to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natural seasons and realise the stable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H erinaceus throughout the year Then elaborat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greenhouse system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y in the practice of anti seasonal cultivatio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sys 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grow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oduct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 yield of H erinaceus under antiseasonal conditions which simulated the seasonal growth environment of H erinace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signed greenhouse system could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the natural growth of H erinaceus and ensure its healthy growth during the non natural growing season and the overall qualification rate of the final harvested H erinaceus products was as high as 95 5 It fully verified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the anti seasonal cultiva 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Hericium erinaceus edible fungi design of greenhouse anti seasonal experiment in cultivation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科学院中试熟化项目 ZSSH2023NY01 作者简介 周闯 1987 男 硕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方面研究 E mail hlg zhou 通信作者 刘伟 1979 男 硕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生物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研究 E mail lw 790613 收稿日期 2024 08 06 引用格式 周闯 秦国辉 王玉鹏 等 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 J 中国食用菌 2024 43 5 110 118 猴头菇 Hericium erinaceus 隶属于层菌纲 Hymenomycetes 多孔菌目 Polyporales 齿菌科 Hydnaceae 猴头菇属 Hericium 具有较高的食 用和药用价值 1 3 猴头菇的常规栽培方法是在田间 菌棚内应季培养 一年最多采收3茬 由于适宜的 栽培场地有限 栽培面积小 采收茬次少 导致猴 头菇供不应求 因此 研究猴头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方案 提高猴头菇年产量 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 菇农之友 第43卷 第5期 效益 4 5 当前 猴头菇的应季栽培技术已非常成熟 研 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培养基质的选择 一方面探索以 茶枝 稻草 谷糠等为主的多元栽培基质 6 10 增加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和生物转化率 另一方 面通过不断改良配方组成 开发猴头菇的药膳价值 发挥其药用功效 11 13 相较于猴头菇的应季栽培 反 季节栽培的技术经验较为匮乏 暂未出现相关应用 案例的公开报导 但根据应季栽培的技术经验可知 猴头菇的反季节栽培技术同其他类食用菌相似 均 需要通过搭建温室营造适宜的环境 14 17 因此 可参 考其他食用菌反季节栽培采用的温室搭建及环境因 子调控方法 实现猴头菇的全年连续培养 顾娅 18 王明媚等 19 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温室 大棚的发展现状 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并对国 内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给予充分的肯定 但 同时也指出 温室搭建的关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 原材料难以循环长效利用 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仍 较为突出 应结合作物品种 农户需求寻找适合我 国国情 环保 质优价廉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苏 雅迪 20 则综述了节能日光温室在食用菌栽培领域应用 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及优秀成绩 肯定了其对食用菌 产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梁鑫宇 21 对黑龙江省现 有的日光温室类型及利用现状 日光温室栽培模式 开展了调研分析 进行日光温室 菌 菜 周年生产 栽培试验 验证了在黑龙江省地区通过日光温室进 行 菌 菜 周年生产栽培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有国 内外学者针对几种不同形式 不同结构的食用菌日 光温室 模拟分析了室内环境的变化过程 影响因 素及调控机理 加强了食用菌温室环境因子调控的 理论依据 22 24 还有学者设计了基于不同微处理器的 食用菌温室栽培物联网调控策略 实现了温室食用 菌栽培环境的实时管控 并可预测室内环境的变化 趋势 25 27 贺磊磊 28 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应用于食用菌 栽培的小型集装箱式设施化培育系统 实现了食用 菌周年化优质生产 前人在食用菌反季节栽培领域所取得的技术成 果充分肯定了食用菌温室反季节栽培的可行性和经 济效益 对其环境调控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而且已经能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食用菌的栽培进行实 时管控 实现食用菌周年化生产 其中 温室是食 用菌反季节培养的主体结构 是实现高技术培养 高水平管理的基础保障 然而 关于其搭建方案的 系统化设计研究却未见详细报道 此次以猴头菇温 室栽培为例 从搭建方案设计和反季节栽培技术设 计方面开展研究 并通过试验验证温室设计的合理 性及猴头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的可行性 1 温室搭建方案设计 猴头菇的栽培主要受温度 湿度 光照以及二 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影响 所以温室的搭建主要围绕 这4个方面进行设计 1 1 换气设计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 在其生长过程中会通过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沉积在温室中 由于猴头菇 的生长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体 积分数高于1 时 会刺激菌柄分枝形成畸形菇 29 因此 在温室中设计通风换气系统至关重要 该系 统能够及时排出室内的二氧化碳 从而降低其体积 分数 温室搭建的换气系统设计图见图1 如图1所示 二氧化碳通常会沉积在温室底部 因此换气系统采用上进风 下出风的结构设计 上 端设计为贴临屋顶墙角的 回 字形环绕式进气风 道 下端设计为贴临地面墙角的 回 字形环绕式 出气风道 上端进气风道的设计图见图2 图1 换气系统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ventilation system 图2 上端进气风道示意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upper intake duct 周 闯等 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 111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如图2所示 进气风道内侧四面均匀开设出风 口 空气入口处外侧设置进风挡板 中间设置轴流 风机 内侧设置进气电辅热装置 下端出气风道的 设计图见图3 如图3所示 出气风道内侧四面同理均匀开设 进风口 空气出口外侧设置进风挡板 内侧设置轴 流风机 空气出口设置向下5 的倾斜角度 便于凝 结水的排出 由于进 出气风道长 风阻较大 易导致临近空 气入 出口处的进 出风口风速快 风量大 为使进 出风更加柔和 在风道的进 出风口处加装了风口大 小和方向可调的百叶格栅 调节原则为靠近空气入 出口处的百叶格栅开口小 远离空气入 出口处百叶 格栅开口大 尽量使所有的百叶格栅进 出风均匀 在保证进 出风量的同时 还能避免由于局部区域风 速过快 风量过大而导致的子实体萎缩现象 换气系统的启动方式设定为2种 一种是常规 启动 即按照设定时间定时定点启动换气 另一种 是阈值启动 即当室内装设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检 测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0 07 时启动换气 当检 测到室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低于0 05 时停止换气 1 2 增温设计 猴头菇属低温结实性菌类 其生长的温度范围 较宽 在6 35 内均能生长 其中以20 25 最为 适宜 30 因此 为实现猴头菇的反季栽培 特设计 了一套生物质锅炉增温系统以稳定提供所需的温度 条件 生物质锅炉具备温度反馈调节功能 可根据设 定的供热温度数据逐时调节室内温度 模拟田间菌 棚应季栽培时的环境温度变化 室内散热方式采用 地热盘管形式 既有助于避免高湿度条件下明装散 热器的腐蚀 也有助于地面水分的蒸发 保持室内 空气湿度 为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温室引起温度骤 降对子实体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空气入口处设置 进气电辅热装置 使空气进入温室前就能预热至 20 25 其中 预热温度可跟随生物质锅炉设定 的供热温度进行调节 减小温度骤变对子实体生长 产生的影响 增温系统采用阈值启动 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 到室内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 启动生物质锅 炉供热 当检测到室内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阈值 5 时停止供热 为降低空气预热成本 在温室南侧 设计了空气预热间 预热间墙壁和屋顶均采用双层 中空PVC透光板搭建 利用太阳能加热预热间内的 空气 当内部空气达到设定的预热温度时 在轴流 风机的作用下经由空气入口进入温室 预热间内空 气的预热温度可根据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需 求随时调节 设定原则是较此时子实体生长需求温 度高3 以上 目的是在不影响子实体正常生长的 前提下 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进气温度 使其携带 更多的热能进入温室 补充建筑结构的散热 降低 温室增温费用 1 3 加湿设计 猴头菇栽培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为 80 90 当空间湿度低于 70 时 已形成的子实体会 停止生长 重新增湿至 85 后 虽然能恢复生长 但子实体会产生永久斑痕 当相对湿度长期高于 95 时 则极易引起杂菌污染 31 因此 为实现猴头 菇的反季培养 设计了一套喷雾加湿系统来保证稳 定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喷雾系统纵向 横向的设 计示意图详见图4 由图4可知 喷雾加湿系统主要由增压泵 水 管和喷雾喷头组成 水管布置在相邻2个猴头菇菌 架的正中间 安装高度为最上层菌包上方0 6 m处 距离棚顶距离不小于0 2 m 喷雾喷头沿水管布置 同一条管线上的喷头布置间距为 2 m 斜向上 45 喷射 水滴呈雾状 喷雾系统采用阈值启动 当室内湿度检测装置 检测到室内相对湿度低于设定的相对湿度阈值时 开启增压泵喷雾加湿 当检测到室内相对湿度高于 设定的相对湿度阈值5 时停止喷雾 喷雾系统虽然可实现室内的快速加湿 但欠缺 湿度保持措施 根据温室地面和墙体结构 设计了 如下保湿措施 若温室地面为具备良好吸水性能的 图3 下端出气风道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wer outlet air duct 112 第43卷 第5期 土地 则无需额外处理 若温室地面为砖石或水泥 地 则需在地面铺设厚度大于0 05 m的草席 以此 来增加地面的吸水性能 另外 可在温室内侧墙壁 挂置厚度大于0 03 m的草席 进一步提高室内的保 湿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 草席在进入温室前 应进 行严格的杀菌 杀虫处理 以免生菌 生虫 1 4 补光设计 猴头菇栽培过程中的菌丝体培养不需要光照 但子实体必须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形成和生长 其中 子实体形成初期用50 150 lx的弱光诱导刺激即可 当子实体生长至球块状时光照度需增加至200 400 lx 以进一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32 合理的光照能 使子实体洁白 菌刺均匀 生长迅速 但不能用直 射光照射 过强的直射光容易抑制子实体生长 菌 丝老化 颜色变黄 因此 为了满足猴头菇反季节 栽培的光照需求 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补光系统 详 见图5 由图 5 所示 猴头菇菌包直径一般约为 0 15 0 18 m 填料高度一般约为0 25 0 30 m 菌架一般 设置为3层 每层架高度一般约为0 4 0 5 m 猴头 菇菌包一般竖直摆放在菌架上 每层菌架宽度一般 约为0 3 0 4 m 可横向摆放2个菌包 根据猴头菇 菌架结构及菌包摆放特点 设计了具备180 散射光 的防水灯带补光系统 下面两层灯带安装在上一层 的底板中间 纵向安装 最上层灯带在顶部悬空安 装 距离菌包上端高0 2 m 这样可以使每个菌包都 能均匀采光 补光系统采用阈值启动 菌架上装设光照度检 测装置 当检测到光照度低于设定的光照度阈值时 开启补光 灯带的发光强度可根据猴头菇不同生长 阶段的光照需求特点 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光照度 以满足猴头菇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光照需求 2 反季节栽培试验设计 为验证温室内猴头菇反季节培养的可行性 按 照上文所述的温室设计方案搭建试验场地 并进行 猴头菇反季节栽培试验 2 1 温室布置 试验房屋见图 6 温室及其附属房间设置见图 7 图8 由图6 图7所示 试验房屋为南向单层尖顶砖 混结构 温室共设置4个房间 分别作为温室 控 制室 预热间及锅炉间使用 房间尺寸均为长4 m 宽3 m 高3 m 如图8所示 温室内居中搭建木质 结构的3层菌架 每层高0 45 m 每层布置5排尺 寸为长1 6 m 宽0 3 m的木板摆放菌包 各排间隔 0 4 m 另外 因该温室只作为临时试验场地 因此 未对室内原有的明装散热器进行地热盘管供热形式 的改造 预热间选用相邻的南向房间代替 其他换 气 增温 加湿 补光等设计如章节1所述 图4 喷雾系统示意图 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spray system a 纵向 b 横向 图5 补光系统示意图 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supplementary light system 周 闯等 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 113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2 2 养菌管理 2 2 1 菌种选择 试验选用的猴头菇菌种为海林市俊峰猴头菇有 限公司研发的俊峰2号 2 2 2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配制原料选用陈年硬杂木锯末 新鲜无 霉烂变质麦麸和稻糠 具体组成为78 锯末 20 麦麸 1 石膏 1 白糖额外加入少量磷 钾 镁等 矿物质并搅拌均匀 调制后的培养基pH为5 6 5 8 湿度为67 2 2 3 装袋灭菌 选用17 cm 36 cm 0 05 cm 的聚丙烯菌包袋 使用装袋机进行培养基装袋 共装200袋 装料高 度约20 cm 重约1 3 kg 采用高压灭菌 在0 14 0 15 MPa压力下蒸2 h 灭菌后的菌包移至培养室自 然冷却 2 2 4 接种 菌包移入培养室前 对培养室内地面 墙壁 菌架进行灭菌处理 用石灰粉刷培养室墙壁 再分 别用过氧乙酸溶液和4 高效氟氯氰菊酯喷施墙壁和 菌架 然后将室内温度加热至30 保温48 h 后 开启换气排潮 快速将墙壁和菌架烘干 最后在地 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 防杂菌 接种前使用3 来苏 尔溶液再次进行一次全面喷雾消毒 待菌包温度冷却至30 以下时进行接种 接种 方式为接种箱接种 接种量约为菌包干重的 4 5 接种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2 2 5 菌丝体的培养 菌丝培养前期 培养室温度保持23 25 约 18 d 后菌丝进入新陈代谢旺盛期 此时应调节室 内温度为 20 23 发菌期采用干燥 避光培养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0 70 每天早 晚各换 气一次 2 3 出菇管理 将菌包从培养室中移入温室进行出菇管理 根 据猴头菇的生长习性 出菇期分别对温室内的温 度 湿度 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控 营造适宜的 培养环境 调节温度 菌包进入温室后 设定15 20 的逐时渐变温度催蕾 若温度过高 采取增 喷雾化水或加强换气形式降温 控制湿度 根据子 实体大小 色泽条件 随时调整湿度 使温室内空 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0 90 若空气相对湿度过 高 采取加强换气形式进行降湿 加强换气 常规 换气为每天早 中 晚各换气一次 当检测到室内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超过设定阈值时应随时启动换 气 适度光照 在子实体形成初期 设定50 150 lx 的逐时渐变光诱导刺激 当子实体形成球块状后 光照度增加至200 300 lx的逐时渐变光 促进子实 体生长 图7 温室及其附属房间设置示意图 Fig 7 Exterior 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house 温室 预热间 控制室 锅炉间 其他房间 图8 试验房屋内景 Fig 8 Interior 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house 温室 锅炉间 图6 试验房屋外景 Fig 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cation of the greenhouse and its affiliated rooms 114 第43卷 第5期 2 4 采收 当猴头菇菌刺长度长至1 cm 尚未大量释放孢 子时开始采收 采收时 用弯形利刀从柄基部割下 一批菌包正常可采收3茬 第1 2茬产量好 约占 总产量的80 2 5 转茬管理 第1茬菇采收结束后暂停加湿3 d 并启动风机 连续换气通风48 h 使采收时割切处的菇根表面干 燥收缩 防止发霉污染 后将室温保持在23 25 使菌丝体积累养分 约第 9 d 部分菌包开始出现原 基 第11 d所有菌包均已形成幼蕾 此时将室温调 节至16 20 空气湿度调节至80 开始第2茬 菇的培养 其他出菇管理措施同第1茬菇 另外 在第2茬菇培养的同时 在培养室内进 行下一批次菌包的养菌管理 待当前批次菌包的 3 茬均采收完毕后 下一批次菌包的菌丝培养也基本 完成 可直接移入温室进行出菇管理 依此反复进 行 形成不同批次菌包培养的无缝衔接 实现猴头 菇的全年连续栽培生产 3 结果与讨论 2023 年 4 月 13 日将 200 袋菌包移入温室进行 出菇管理 4月29日完成首茬猴头菇的采收 在出 菇管理过程中 对温室内的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体积分数和光照度的逐时变化情况进行了全过程监 测记录 温室内的出菇管理温度的监测数据见图9 图10 由图9可以看出 根据试验设计 在整个出菇 管理过程中 温室内的温度基本保持在 15 20 且进行了模拟昼夜温度变化的周期性调控 从图10 所示的单日逐时温度监测数据可以看出 一天内最 高温度出现在下午4时 最低温度出现在上午6时 基本与室外培养时的环境温度变化趋势相符 温室 内的出菇管理光照度监测数据见图11 由图11可以看出 根据试验设计 在子实体形 成的初期最大光照度调控在150 lx内 然后逐渐提 高至 300 lx 实现光照度随子实体生长逐渐增强的 调控过程 并且进行了模拟昼夜光照变化的周期性 调控 单日光照监测数见图12 图9 出菇管理阶段温度监测数据 Fig 9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ata of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图10 单日逐时温度监测数据 Fig 10 Hourl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ata for a single day 图11 出菇管理阶段光照度监测数据 Fig 11 Lighting monitoring data of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时间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时间 照 度 l x 周 闯等 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 温 度 温 度 0 0 0 0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6 0 0 0 7 0 0 0 8 0 0 0 9 0 0 1 0 0 0 1 1 0 0 1 2 0 0 1 3 0 0 1 4 0 0 1 5 0 0 1 6 0 0 1 7 0 0 1 8 0 0 1 9 0 0 2 0 0 0 2 1 0 0 2 2 0 0 2 3 0 0 时间 115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43 No 5 从图12所示的单日实时光照度监测数据可以看 出 一天内最强高照度出现在上午10时左右 当日 光照持续时长约12 h 基本与室外培养时的光照度 变化趋势相符 出菇管理过程中温室内湿度和二氧化碳体积 分数的调控是一个实时调节和持续保持的过程 因此不需要像温度和光照度的调节一样具备周期 性 只需要保持在适宜于猴头菇生长的环境条件 范围内即可 出菇管理过程中的室内相对湿度监测 数据见图13 如图13所示 温室内相对湿度的调控依赖于湿 度检测装置和喷雾系统联合建立的反馈调节机制 由于湿度检测装置的灵敏度 响应速度等客观条件 限制 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致使相对湿度 的调节无法像温度调节一样迅速和平稳 监测数据 的随机性波动较大 尽管湿度的调控存在一定波动 但在整个出菇管理过程中 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始 终保持在80 90 能够满足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和 试验需求 室内二氧化碳监测数据见图14 由图 14 可以看出 菌包移入温室初期 猴头 菇的新陈代谢慢 室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低 随 着子实体的生长 呼吸作用逐渐增强 室内沉积的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明显增高 依赖于完善的通风换 气系统 温室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始终能保持在 0 07 以下 营造出了良好的子实体生长环境 2023 年 4 月 29 日完成首茬猴头菇的采收 采 收前的鲜品猴头菇形态见图15 图12 单日逐时光照度监测数据 Fig 12 Daily hourly illumination monitoring data 照 度 l x 图15 猴头菇子实体鲜品 Fig 15 Fresh fruit body of Hericium erinaceus 图13 出菇管理相对湿度监测数据 Fig 13 Relative humidity monitoring data of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时间 图14 出菇管理阶段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监测数据 Fig 14 Monitoring data of carbon dioxide volume fraction at fruiting management stage 2 0 2 3 0 4 1 3 2 0 2 3 0 4 1 4 2 0 2 3 0 4 1 5 2 0 2 3 0 4 1 6 2 0 2 3 0 4 1 7 2 0 2 3 0 4 1 8 2 0 2 3 0 4 1 9 2 0 2 3 0 4 2 0 2 0 2 3 0 4 2 1 2 0 2 3 0 4 2 2 2 0 2 3 0 4 2 3 2 0 2 3 0 4 2 4 2 0 2 3 0 4 2 5 2 0 2 3 0 4 2 6 2 0 2 3 0 4 2 7 2 0 2 3 0 4 2 8 2 0 2 3 0 4 2 9 时间 0 0 0 0 0 1 0 0 0 2 0 0 0 3 0 0 0 4 0 0 0 5 0 0 0 6 0 0 0 7 0 0 0 8 0 0 0 9 0 0 1 0 0 0 1 1 0 0 1 2 0 0 1 3 0 0 1 4 0 0 1 5 0 0 1 6 0 0 1 7 0 0 1 8 0 0 1 9 0 0 2 0 0 0 2 1 0 0 2 2 0 0 时间 2 3 0 0 116 第43卷 第5期 由图15可以看出 猴头菇整体形状规整 轮廓 圆润而饱满 菌刺分布均匀 长度适中 呈现自然 白润的光泽 首茬猴头菇采收完毕后 对猴头菇的感官特征 和营养指标进行了测试和统计 为更直观地的验证 猴头菇反季栽培的出菇品质 以田间菌棚应季栽培 生产的常规品质作为合格标准 温室反季节栽培生 产的猴头菇产品参数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 反季培养与应季培养猴头菇均可 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菌包全部出菇 但从单项品质 参数来看 反季培养的猴头菇品质还存在一定欠缺 其中 感官特征的合格率均达到99 以上 而营养 特征的合格率均未超过99 作为农业食用菌产品 各项指标均应达到合格标准 经测算 反季栽培产 出的200朵猴头菇中 共有9朵猴头菇营养指标未 能达到合格标准 反季培养猴头菇的综合合格率为 95 5 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 猴头菇子实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 间和特定的环境条件 导致营养指标低的原因可能 是人为调控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过为优越 虽然在 反季栽培试验中考虑到了昼夜交替所产生的温度和 光照度变化因素 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温度和光照条 件的逐时变化调控 但设定的机械性的周期变化不 能完全反映室外培养时可能出现的突变环境 如大 风 阴雨 气压等情况的影响 或导致子实体生长 过快 营养成分的转化合成率不足 4 结论 基于猴头菇的生长特性 试验设计并实施了一 套包含换气 增温 加湿 补光功能的温室构建方 案 后在该温室中进行了猴头菇的反季节栽培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 所设计的温室成功模拟了适宜猴头 菇生长的环境条件 在人工调控的温室环境中 猴 头菇产品的综合合格率高达95 5 验证了反季节 栽培技术的可行性 但是部分猴头菇子实体营养成 分含量较少 推测可能与生长环境过度优化 缺乏 足够的变温 变光等自然刺激 进而影响了营养成 分的转化与积累有关 33 34 另外 在构建温室以实现反季节栽培的过程中 还需注意 1 换气操作需适度 在不影响子实体正 常生长的前提下 避免过度换气导致温室内部湿度 和温度大幅下降 这不仅不利于子实体生长 还会 增加额外的增温和加湿成本 因此 应综合考量温 度 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避免单一因素的过度调控影响整体环境平衡 2 试 验旨在验证猴头菇反季节栽培技术的可行性 未涉 及温室建设及环境调控的具体成本分析 故该技术 的经济效益尚需进一步评估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姜依晴 黎倍秀 郑文雄 等 猴头菇多糖功能活性及新 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45 9 212 219 2 曹根凤 黄双根 曾小虎 4种药用真菌在中药及中成药 中的开发应用现状 J 中国食用菌 2019 38 12 1 4 3 WANG D D ZHU X X TANG X C et al Auxiliary antitumor effects of fungal proteins from Hericium erinaceus by target on the gut microbiota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20 85 6 1872 1890 4 宋小亚 刘德云 路新彦 等 特色猴头菇菌株 丽猴 1 号 的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食用菌 2021 40 7 25 29 5 马传贵 张志秀 猴头菇的栽培与保鲜加工技术研究进 展 J 中国果菜 2020 40 8 8 12 6 陈熙 聂荣荣 叶志伟 等 以金针菇菌糠为培养基质 的猴头菇高效栽培技术 J 中国食用菌 2021 40 1 36 41 7 刘连成 利用酒糟和棉籽壳栽培猴头菇 J 食品工业 2022 43 11 84 86 8 张鹏 史磊 刘姿彤 等 汉麻秸秆替代木屑对猴头菇生 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J 北方园艺 2022 7 114 118 9 王勇 江新华 张园园 等 葛根废渣栽培猴头菇基质配 方筛选 J 中国食用菌 2021 40 1 64 67 10 廖兴刚 张晶雨 李嘉敏 等 茶枝栽培猴头菇试验 J 合格标准 反季栽培合格率 粗细长短均匀 99 0 项目 品质参数 菌刺形态 100 100 0 感官特征 出菇率 单菇质量 0 5 kg 99 0 营养指标 粗纤维含量 7 98 0 钙含量 100 mg kg 1 98 0 铁含量 70 mg kg 1 98 5 鲜品颜色 纯白至乳白 99 0 蛋白质含量 10 97 5 表1 应季与反季栽培的猴头菇品质对比 Tab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Hericium erinaceus cultivated in season and anti season 周 闯等 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 117 中国食用菌 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 null nullnullnull nullnull 43 nullnull 5 4 5 着力打造上下游 集群化 体系化发展态势 树立 三产融合 发展的意识 着力强链 补 链 延链 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强化基础研究 引 导发展香菇保健品 医药品和化妆品精深加工 大 力推进农旅融合 依托优势自然资源 促进香菇生 产 科普教育 避暑度假 养生休闲 餐饮文化相 结合的产业园建设 推进各种形式的香菇小镇发展 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 强化对香菇 三产融合 项目的财政支持 在产业宣传 企业宣 传 产品定位 产品包装上下功夫 提升品牌的影 响力 打造研学旅游线路 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斌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香菇消费市场发展特征与趋势 J 食用菌学报 2023 30 3 90 102 2 朱旭 南阳四种特色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M 郑州 中原农 民出版社 2023 3 江戌康 三品一标 背景下 西峡香菇 地理标志品牌 提升对策研究 D 无锡 江南大学 2023 4 陈燕 南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J 食药用菌 2021 29 4 273 276 5 曹斌 新冠肺炎疫情长期化背景下我国香菇产业发展趋势 分析 J 食药用菌 2020 28 4 233 237 责任编辑 刘韵然 上接第109页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北方园艺 2023 16 117 122 11 WEI J LI J Y FENG X L et al Unprecedented neoverrunull cosane and cyathane diterpenoids with anti neuroinflammanull tory activity from cultures of the culinary medic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