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docx
2025年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随着栽培年限增加,枯萎病、茎基腐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等蔬菜土传病害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为做好全国蔬菜土传病害防控工作,保障蔬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健康栽培为基础,采取阻断传播途径、休茬期土壤消毒、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施土传病害全程绿色防控。二、重点防控对象1.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等蔬菜。2.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引起,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3.根腐病。由腐皮镰孢菌等引起,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4.茎基腐病。由腐霉菌、疫霉菌等多种病原体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5.黄萎病。由大丽轮枝菌引起,主要危害茄子、马铃薯等茄科蔬菜。6.菌核病。由核盘菌引起,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菊科等蔬菜。7.疫病。由疫霉菌引起,主要危害辣椒、番茄等茄科蔬菜。8.根肿病。由芸苔根肿菌引起,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9.青枯病。由茄劳尔氏菌引起,主要危害辣椒、番茄等茄科蔬菜。10.细菌性软腐病。由果胶杆菌引起,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蔬菜。11.根结线虫病。由根结线虫引起,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三、防控措施(一)健康栽培1.轮作。土传病害严重地块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地区可采用水旱轮作。2.抗病品种。根据病害种类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3.培育健康种苗。基质、苗盘、种子消毒后集中育苗,施用芽孢杆菌、寡雄腐霉等微生物菌剂防病促生。4.嫁接。瓜类蔬菜可选用葫芦、南瓜等专用砧木防治枯萎病;茄科蔬菜可选用抗病砧木防治黄萎病、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5.增施有机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立方米,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至3%以上。(二)阻断传播途径1.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集中堆沤处理,不宜在灌溉渠或水源附近堆放或者处理植株残体。2.农机具消毒。农机具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机身残留的土壤,对轮胎和农机关键组件进行消毒;发病田农事操作的铁锹、锄头等农具以及菜农的鞋子应专用,减少非必要串棚。3.入口消毒。在菜地入口设石灰池(40厘米40厘米),内放干燥的熟石灰粉,人员下地前踩石灰粉消毒。4.阻断灌溉传病。菜地灌溉水提倡使用地下水,清除水渠内作物病残体。宜采用滴灌、喷灌等措施,预防病原体随水传播。(三)休茬期土壤消毒1.生物闷棚。夏季高温休耕时,将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秆500公斤/亩、牛羊粪等有机肥10立方米/亩、有机物料腐熟剂(含高活性酵母、黑曲霉)4公斤/亩,均匀铺撒在棚室内的土壤表面,用旋耕机深翻土地2540厘米,浇大水后覆膜,同时封闭棚膜。保持高温处理2030天后揭膜,翻耕土壤晾晒710天。2.生物熏蒸。覆盖地膜后,将异硫氰酸烯丙酯加入施肥罐,通过滴灌系统随水均匀滴于土壤表面。施药后密闭棚室35小时。揭膜放气1天即可定植。(四)土壤微生态调控应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预防土传病害。(五)生物防治1.枯萎病、茎基腐病和根腐病等。选用木霉菌混合麦麸/稻壳,或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寡雄腐霉菌,撒施、穴施或滴灌。2.根肿病。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随定植水冲施或灌根。3.青枯病、细菌性软腐病等。选用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随定植水冲施或灌根。4.根结线虫病。移栽时,选用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杀线虫芽孢杆菌B16、苏云金杆菌HAN055、蜡质芽孢杆菌进行土壤处理、穴施或灌根。(六)科学用药1.药剂拌种。对于直播蔬菜,选用针对靶标已登记的药剂进行拌种预防病害,可用枯草芽孢杆菌拌种预防根肿病。2.带药移栽。对于移栽蔬菜,定植时可选用针对靶标的药剂进行蘸根。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根肿病;选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枯萎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3.土壤处理。对于根结线虫病发生地块,在定植前35天,用阿维菌素、噻唑膦均匀撒施,或用三氟吡啶胺灌根、氟吡菌酰胺喷施地面。在田间蔬菜植株出现土传病害零星症状时,及时采用相应作物及靶标病害的登记药剂进行灌根。四、注意事项(一)采用微生物菌剂防治的菜田,尽量不全田使用化学杀菌剂,若田间出现零星病株可采用针对性灌根处理。(二)采用休茬期土壤消毒时,应有累计15天以上晴热天气。覆盖用膜应无漏洞。消毒、揭膜后57天,施用生物菌肥。(三)使用噻唑膦或氟吡菌酰胺等杀线虫剂进行土壤处理或灌根时,应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在葫芦科等蔬菜上产生药害。来源:全国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