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pdf
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 /罗 广 宁 孙娟 肖田野农业 科技园区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三农 ”问题 、实现农村小康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围绕创新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其相应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强化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功能,成为打造创新链和创业链中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新农村和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基础性 、公共性和战略性工作;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成为农业新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的重要基地;孵化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拓展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增收能力。广东农业科技园区起步较早,而且得到了科技部 、省科技厅和地市有关部门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了广州 、深圳 、珠海 、湛江 、河源 、韶关 6 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梅州 、云浮 、阳江等 10 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对提升广东省农业结构,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化广东省农业布局以建设合理的农业地域体系,及通过对外辐射完善外向型农业体系,提升广东省农业地位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广东省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为推动广东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 广东 现有 16 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根据新形势下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 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2010 年科技部制定 “十一五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 ,重新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建设工作。 2011 年,广东省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重新进行认定,并于当年建立了韶关 、梅州 、湛江 、汕头和汕尾等 5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2 年建立了茂名 、潮州 、云浮和江门等 4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13 年又建立了清远 、阳江 、河源和揭阳等 4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方面,除广州 、深圳园区分别于 2001 、2002 年被列入第一、 第二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外, 2013 年,湛江农业科技园区和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5 年和 2016 年,河源农业科技园区和韶关农业科技园区分别被列入第六 、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至此,广东省已建有广州 、深圳 、湛江 、珠海 、河源和韶关 6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梅州 、汕尾和韶关等 10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其中湛江 、珠海 、河源和韶关 4 个园区既是省级也是国家级园区) 。这 16 个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面积达 20729.23公顷,示范区面积达 77.3 万公顷,辐射区涵盖广东及周边省份面积超 30 万平方公里(详见表 1 ) 。序号园 区 名称核心区面积 (公顷 )省级立项批次国家级立项批次所在区域1广 东 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87 -2001 年第 一 批珠三角2深 圳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18.2 -2002 年第 二 批珠三角3广 东 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33.332015 年第 四 批2014 年第 五 批珠三角4广 东 湛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002011 年第 一 批2014 年第 五 批粤西5广 东 河源农业科技园区26672013 年第 三 批2015 年第 六 批粤北6广 东 韶关农业科技园区25332011 年第 一 批2016 年第 七 批粤北7汕 头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1202011 年第 一 批- 粤东表 1 广 东 省 2011 年 以 来建立的 16 个农业科技园区情况表632 广 东 现有 16 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成效分析2.1 吸 引 和孵化了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企业广 东 省 16 个园区核心区拥有企业总计达到 388家,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企业 24 家;其中,核心区企业数最多的为珠海园区,达到 116 家 。截止到2015 年,珠三角地区园区核心区企业达到 158 家,占全省核心区企业数的 40%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企业数达到 39.5 家;粤东地区园区核心区企业达到 111家,占全省核心区企业数的 29%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企业 27.8 家;粤西地区园区核心区企业达到54 家,占全省核心区企业数的 14%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企业 18 家;粤北地区园区核心区企业达到65 家,占全省核心区企业数的 17%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企业 13 家。 在园区核心区企业总数方面,表现为珠三角领先于粤东 、粤北 、粤西地区;在平均单个园区核心区企业数方面,表现为珠三角领先于粤东 、粤西、 粤北地区。广东省 16 个园区核心区龙头企业总计达到 75家,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龙头企业 4 家;其中,核心区龙头企业数最多的为珠海园区,达到 27 家 。截止到 2015 年,珠三角地区园区核心区龙头企业数达到35 家,占全省核心区龙头企业数的 47%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龙头企业数达到 8.8 家;粤东地区园区核心区拥有龙头企业 6 家,占全省核心区龙头企业数的8%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龙头企业 1.5 家;粤西地区园区核心区拥有龙头企业 16 家,占全省核心区龙头企业数的 21%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龙头企业 5.3 家;粤北地区园区核心区拥有龙头企业 18 家,占全省核心区龙头企业数的 24% ,平均每个园区核心区拥有龙头企业 3.6 家。 在园区核心区龙头企业总数及单个园区龙头企业数方面,珠三角大幅领先粤东西北地区,粤西 、粤北地区园区核心区龙头企业数相差不大,粤东地区园区核心区龙头企业数最弱,其 4 个省级园区总计仅有 6 家龙头企业 。2.2 引进 了一批优质农业科技项目和新技术广 东 省 16 个园区建园以来核心区累计引进项目共 343 项,平均每个园区 21.4 项。 引进项目数最多的阳江园区达 168 项,数量远高于其他园区。珠三角 4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项目数 71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21%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项目数 17.8 个;粤东4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项目数 31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9%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项目数 7.8 个;粤西 3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项目数 179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52%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项目数 59.7 个;粤北5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项目数 62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18%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项目数 12.4 个。广东省 16 个园区与国内其他单位技术合作项目数共 279 项,平均每个园区 17.4 项。 深圳园区国内技术合作项目数最多,达 95 项。 珠三角 4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新技术数 61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44%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新技术数 15.3 个;粤东 4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新技术数 16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12%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新技术数 4 个;粤西 3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新技术数 15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11%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新技术数 5 个;粤北 5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引进新技术数 46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33% ,平均每个园区引进新技术数 9.2 个。2.3 取 得 了一批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广 东 省 16 个园区共取得授权发明专利 834 项,平均每个园区 52.1 项。 珠三角与粤东、 粤西、 粤北园区序号园 区 名称核心区面积 (公顷 )省级立项批次国家级立项批次所在区域8汕 尾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2002011 年第 一 批- 粤 东9梅 州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2002011 年第 一 批- 粤 北10茂 名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6602012 年第 二 批- 粤西11云 浮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802012 年第 二 批- 粤 北12江门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1472012 年第 二 批- 珠 三 角13潮 州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2002012 年第 二 批- 粤 东14清 远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1223.72013 年第 三 批- 粤 北15阳 江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90002013 年第 三 批- 粤 西16揭 阳 市广东农业科技园区8602013 年第 三 批- 粤 东(续 上 表 )管理 创 新专版 荩64核 心区累计取得的授权 发明专利比例分别 为 89% 、1% 、2% 、8% ,其中珠三角 4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741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89%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185.3个;粤东 4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5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1%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1.3 个;粤西 3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21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2%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7 个;粤北5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67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8%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的授权发明专利数 13.4 个。广东省 16 个园区共取得知识产权 1756 项,平均每个园区 109.8 项。 珠三角 4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知识产权数 1467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83%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知识产权数 366.8 个;粤东 4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知识产权数 14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1%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知识产权数 3.5 个;粤西3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知识产权数 45 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3%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知识产权数 15个;粤北 5 个园区建园以来累计取得知识产权数 230个,占全省园区总数的 13% ,平均每个园区取得知识产权数 46 个。2.4 带 动 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广东省 1 6 个园区带动农户总人数 4 31325 人,各园区平均带动当地农户 26957.81 人 。其中带动农户最多的河源园区有 224362 人 。珠三角与粤东 、粤西 、粤北园区带动农户人数占所有园区带动农户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7% 、8% 、5% 、80% 。其中珠三角 4 个园区共带动农户 29038 人,平均每个园区带动农户7259 人;粤东 4 个园区共带动农户 34670 人,平均每个园区带动农户 8667 人;粤西地区 3 个园区共带动农户 22270 人,平均每个园区带动农户 7423 人;粤北地区 5 个园区共带动农户 345347 人,平均每个园区带动农户 69069 人。园区对农户收入提高作用明显,基本所有园区核心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比所在地农户年人均纯收入高。 16 个园区核心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 22661.56 元,园区所在地(市)农户年人均纯收入 14449.44 元,江门 、云浮园区核心区农户与所在地农户的年人均收入甚至相差了 3 倍以上。3 继 续加快园区建设管理的政策建议3.1 继 续 建设和提升 16 家 国 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是现 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也是技术资金密集和产业聚集的农业企业孵化基地,是现代农业新技术引进 、示范与应用平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地和样板 。当前广东省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广东省内已有的 6 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而言,应按照国家科技部制定的 “十二五”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针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进一步延伸园区的产业链条,在强化园区科技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园区的生产 、经济 、生态功能;在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示范的同时,应突出园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并加强园区的外向型和国际化建设 。而对其余 10 家省级农业科技园而言,应完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配套政策,制定和发布我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纲要 、管理办法,总结和推广农业科技园区先进发展模式,完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功能 。强化“核心区 示范区 辐射区 ”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实现农业技术扩散的梯度推进,有效衔接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的 “点、 线、 面” 关系。 在核心区内建成技术研发 、集成与应用、 良种引进示范和繁育等功能区,核心区内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在示范区内重点发展种植 、养殖和加工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产业示范点,通过转移转化和示范推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辐射区内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当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 。3.2 力 争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全面覆盖全省各地市从 广 东现有 16 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地理分布来看,粤东西北地区的 12 个地级市均设立了农业科技园区,而珠三角的 9 个地市仅有广州 、深圳 、珠海 、江门 4 个地市设立了农业科技园区,仍有佛山 、东莞 、惠州 、肇庆 、中山 5 个地市未建设农业科技园区,这与当地的农业产业基础和相对发达的产业经济状况并不匹配。 这 5 个地市兴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条件已基本成熟,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如下 。( 1 )佛山。佛山市政府早在 2001 年就出台了 佛山市建设农65业 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 ,决 定在 2001 2010 年每年财政安排 1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期间,佛山市基于当地农业基础,突出 “绿色蔬菜 、岭南瓜果 、花卉世界 、优质鲜活 、生态乐园 ”五大特色,重点发展花卉 、苗木 、大棚蔬菜等种植类园区和养殖类及旅游观光类农业园区,已建有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高明现代农业生态园等市级园区 。佛山市的顺德区自古以来就以 “桑基鱼塘 ”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闻名于世,在优质水产 、花卉 、禽畜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拥有 “陈村花卉世界 ”“中国鳗鱼之乡 ”等多个金字招牌 。2014 年 8 月,顺德被广东省农业厅确认为广东八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 2015 年,顺德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区农业 GDP 达到 80 多亿元。 顺德现代农业示范区计划围绕专业化的产业示范区 、集群式的功能组团 、示范型的现代农业总体目标,提升花卉 、水产 、畜禽和休闲旅游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二大核心区、 三大产业功能区及四大产业辐射区。( 2 )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农业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总产值由 1980 年占 GDP 的 36.4% 逐步缩减至 2013 年的 0.3% ,这意味着东莞农业的发展方式已发生重大转变,而如何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及其服务功能,同样面临重大的战略抉择。在东莞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农业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东莞市应考虑走都市农业与农业产业园区化的发展道路,以产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功能调整为主线,通过发展模式的转换,把农业发展成为集生产 、生活 、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推动农业的形态都市化 、平台园区化 、生产特色化 、功能生态和 、经营产业化和产业高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园区型 、科技型、 品牌型 、生态型 、服务型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 。( 3 )惠州。惠州市观光休闲农业萌芽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起初以 “农家乐 ”为主要休闲形式,后借鉴国外的休闲农业发展经验,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 、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突出的地理区位优势,引入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 、休闲农业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业发展道路 。目前惠州市的观光休闲农业已初具产业规模,未来可考虑重点发展五种类型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区,分别是城郊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区 、旅游度假农业产业区 、特色产业(荔枝 、马铃薯)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区和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区 。惠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三五 ”规划 提出, “十三五 ”期间,惠州市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以历史风貌建筑 、乡土文化 、生态建设为依托,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基本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4 )肇庆。肇庆市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形成了粮食 、柑桔 、蔬菜 、禽畜 、水产 、花卉六大主导产业,其中,柑桔产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生猪(出栏量) 、家禽 、淡水养殖居全省第二位,粮食 、蔬菜产量居全省第四位,是广东省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也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发展基础。近年来,肇庆市农业产业化 、集约化规模日益壮大。 到 2015 年底,肇庆市先后创建了 7 个种植业类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县)项目和 1 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 17 个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5 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及 10 个广东省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示范点;共有县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 179 家, 2014 年带动近 13 万农户户均增收 3000 元以上;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2502 家,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 17 家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市共有家庭农场1103 家,其中 20 家认定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5 )中山。据 2012 年底的统计,中山市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达到 28 个,面积达到 9 万亩,农业园区总产值达到8.69 亿元;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2 家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7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5 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土地流转 106 万亩,带动农户 10 万户,年销售收入 57.73 亿元,出口创汇 1.56 亿美元 。而早在2001 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就批准兴建了中山农业科技园区,并于 2002 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命名为中山广东农业科技园 。该园区位于中山市东北部的民众镇,是广东省的百强镇 、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广东省有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重点卫星城镇和中山市农业支柱镇之一 。2003 年,由于国家园区政策管理 创 新专版 荩66的 调整,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 暂停,中山广东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也一度停摆,近年来,园区在当地政府指导下,以市场为向导,以高科技为依托,构建 “企业 + 科技 + 基地 + 农户 ”的运作系统;实施名牌战略,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建立以香蕉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绿色果蔬标准化生产 、健康水产养殖及其产业化经营为两翼的农业高科技孵化园,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 观光旅游的基地 。此外,中山由于城市面积小,在发展农业上一直存在着土地资源不足等劣势,故需要从质上寻找突破口。 近年来,在中山市农业局的大力推动引导下,融合了旅游 、农耕体验 、餐饮 、科普等多种元素的休闲农业和休闲农庄,已经成为中山市不少农民的致富路。3.3 已 建 园区的地市可择优再建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园区“十 三 五 ”以来,国家至省市各级政府都提出大力发展农业孵化器和 “星创天地”。 充分利用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及区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体系,发挥农业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的优势,开展广东农业科技孵化器和 “星创天地 ”建设,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精准扶贫,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可考虑在我省已建农业科技园区的 16 个地市中择优挑选数个地市,逐步建立以发展农业孵化器或“星创天地 ”等不同发展特色为理念的农业科技园区,进而汇聚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孵化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建设 “星创天地 ”技术服务平台,为农村创新创业人员 、在孵企业提供创业导师 、创业培训,成果示范展示 、设施农业成果转化示范 、检验检测以及项目评估 、知识产权 、科技金融 、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营造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新格局。作 者 简介 :罗 广 宁( 1963- ),男,副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科技评估 、农业科技管理;孙娟( 1982- ),女,助理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 、科技管理 、项目绩效评价;肖田野( 1981- ),男,副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区域科技发展部部长,研究方向为科技规划、 科技评估、 项目绩效评价 。机 床 使用时间等在内的各种数据信息,并及时地计量机台的状态,提供有关加工 、销售与财务等方面的能力方案,为企业将来向 “服务型制造商 ”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下达指令,在千里之外完成各项管理事务 。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 、人才储备 、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在机床加工中的应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项目都只是属于 “示范 ”性质,尚未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 。因此,可以认为,作为 “世界工厂 ”、机床制造与消费大国,我国机床加工技术智能化进程,前途光明,但任重而道远 。3 小结机床加工是一个相当 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经过设计 、造型 、成型 、质控等多道工序,而且还涉及到工艺、 材料、 设备、 检测等诸多领域。 进入 21 世纪以来,数控机床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已经逐渐由机械运动的自动化向信息控制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但是数控机床目前的智能化程度,尚难以满足高性能 、高品质零件智能加工工艺的需求。 因此应该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理念,综合应用智能加工技术,对加工系统和时变工况进行在线监测,获取加工过程的状态信息,实现加工过程的智能决策和自主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加工质量与效率,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面对机床加工行业的激烈竞争,研究开发基于专家系统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等的混合智能设计 、控制 、监测 、诊断技术将日益受到重视,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加工系统将是未来机床的发展方向 。作 者 简介 :吴 佳 汉,男,广州市韵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志江,男,广州市韵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东文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方平,女,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 。:(上接 第 76 页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