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专用辣椒品种筛选试验探讨_赵维.pdf
2019 年第 6 期现代园艺蔬菜大棚专用辣椒品种筛选试验探讨赵 维 程 娜 付 毅 罗丽琴( 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摘 要 :辣椒作为毕节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毕节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 ,现特别引入其他 5 个辣椒品种来进行大棚栽培对比试验。 希望通过试验不断筛选出合适的蔬菜大棚专用的辣椒品种。 一方面能够提高栽培的效率,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毕节大棚辣椒的竞争力 。主要就毕节地区蔬菜大棚专用辣椒品种的筛选进行全面探讨。关 键词 :蔬菜大棚; 辣椒品种;筛选试验;探讨策略1 试验情况1.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分别在 5 座大棚内部开展 。每座大棚温室长5m,宽 7.5m,分别在每座大棚内部种植 1 个品种的辣椒 。1.2 参加试验的品种本次参加试验的品种主要由韩国辣椒王子 、方辣 1 号 、川优 19、 川辣 2 号和线椒 1 号这 5 各品种 。2 栽培管理2.1 育苗2.1.1 基础土准备 。先在播种前准备 20m2的 苗床,之后再撒入7kg 磷酸二铵 、2kg 尿素和适量的鸡粪作为基础的肥料,再进行播种 。之后再撒上施混合着敌克松和多菌灵的药土,之后再覆盖上一层较薄的沙子 。2.1.2 种子准备 。种子准备:先用热水将种子浸泡 15min,之后再用冷水浸泡 15min 。之后再捞出种子之后和沙子进行混合,之后再将一部分药土撒在种子上 。2.1.3 搭建拱棚 。在苗床上先搭建拱棚,然后再在上面搭建 1层遮阳网,待种子长出苗后再揭开拱棚透气,等出苗 5d 之后再除去拱棚 。2.1.4 幼苗期 。等到幼苗上长出 3 4 片叶子之后再进行分苗,在 8 月底进行移栽 。注意在移栽前适量追肥,并深耕翻地,之后再铺膜进行移栽 。将苗木的行距保持在 40cm 左右,并将其植株之间的距离控制在 30cm 左右 。在移栽 3d 之后再 1 次进行浇水 。2.2 定植运用专业的地膜对地面进行覆盖,畦宽度为 60cm,高度为 40cm,尤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施肥 。2.3 田间管理在播种之后,只有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才能够使得辣椒在后期长得更好 。2.31 温度和湿度的管理 。白天的温度控制在 26 30 ,夜间的温度控制在 17 20 。并将空气的湿度和土壤的湿度控制在 80%左右 。在温度管理过程中,尤其要全面控制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必要时需要采用多层覆盖和增温的方式进行控制 1。也 可以采用下铺地膜 、少量浇灌 、铺设稻草和通风换气的方法来更好地实现田间管理 。2.3.2 控制光照 。每当到了冬季,辣椒地内部的光线一般都较弱,这会使得辣椒的长势不佳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 2 种方式来改善光照条件 。一是每到冬季可以通过在白天延长光照时间来控制光照 。二是可以通过去叶枝和去侧枝的方式,来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 。2.3.3 有效管理水分 。通过采用膜下灌水的方式来浇水,可以更好地实现水分管理 。由于辣椒喜欢在比较干旱的环境中成长。 因此,只要土壤不过分干旱,原则上都不应该浇水 。结果之后,也需要随时使得土壤保持湿润 。在白天也要随时保证土壤能够及时通风换气,防止土壤内部的水分过多 。在土壤定植之后,再浇水 5 次 。2.3.4 肥料管理 。在 5 个品种的辣椒增大之后,更要加强追肥管理 。可以在 667m2的 土地内施入尿素 15kg 。整个生长期间一共需要追肥 4 次 。并在期间更好地防治病虫害 。2.3.5 防治病虫害 。在进行大棚辣椒试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防治包括病毒病和灰霉病 。必要时可以运用百菌清和杀菌烟雾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3 调查内容和方法3.1 不同时期的调查尤其需要全面调查不同时期的辣椒内容, 主要包括如下5 个时期:(1)要全面确定移载的日期 。(2)当超过一半的植株开起第 1 朵花时记录日期,这被称为开花期 。(3)超过 30%的植株结出第 1 批果实时的日期,这被称为始收期 。(4)超过80%的植株长好的日期被称为盛收期 。(5) 全株的叶片枯黄的日期被称为末收期 。在调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记录这些日期,以便更好地预测辣椒后续的长势 。3.2 果实性状调查在盛果期间分别调查 10 个果实,并在测定各项指标之后取得平均值 。其测定的值主要包括如下 5 个方面:(1)测量最长部分果实纵径的长度,这被称为果长 。(2)测量最宽部分品种 株高(cm) 叶色 开展度(cm) 侧枝发生的强度韩国辣椒王子 77.5 深绿色 70 73 较强方椒 1 号 57.3 深绿色 55 59 较强川优 19 65.5 绿色 60 64 较强线椒 1 号 77.5 深绿色 70 76 强川辣 2 号 65.5 深绿色 60 70 强表 1 参加试验辣椒品种植物学性状试验研究4- -DOI:10.14051/j.cnki.xdyy.2019.06.0012019 年第 6 期 现代园艺的 横径,这被称为果肉的肩宽 。(3)测量果实最宽处的横切面积,这被称为果肉厚度 。(4)全面运用电子天平测量一个果实的重量,这也就是常见的单果重 。(5)测量辣椒成熟之后的形状,这被称为果实的形状 。4 结果分析4.1 植物性状分析由表 1 可以看出,川辣 2 号植株属于特早株型开展,抽发侧枝能力很强 。植株在平时比较容易发生光合作用,且也有很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要比其他 4个品种表现的更优秀 。4.2 产量和经济效益从表 2 可以看出,川辣 2 号的温室产量为 2686.34kg,为5 个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比温室平均产量要高 。川辣 2 号的温室平均收入为 591.5 元,比温室的平均收入也要高 。5 结语根 据试验结果,全面分析上述 5 个辣椒品种的生长时期和果实性状,并在之后全面分析植物形状 、产量和经济效益,可以看出川辣 2 号有较好的商品外观性,且植株光合作用和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也较好 。之后,果实食用的过程中并不存在皮渣感,口感也相对较好 。所以适宜引入本地被推广种植 。参考 文献 1杨婷,李小红,孙建勇,等.塑料大棚辣椒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信息,2015(3)( 责任编辑 禾初)品种 667m2株数 单果重(g) 单株果数(个) 单株产量(kg) 每座温室产量(kg) 每座温室收入(元)韩国辣椒王子 3800 31.06 33.45 1.06 2450.22 5390.56方椒 1 号 3760 87.60 11.35 1.00 2326.00 5116.00川优 19 3850 53.5 17.95 0.94 2279.65 5013.17线椒 1 号 3900 89.6 9.05 0.82 1956.54 4306.85川辣 2 号 3860 58.7 19.15 1.13 2686.34 5915.15表 2 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结构金银花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研究祖 恩凡 赵晨晨 张凌霄 钱晶晶(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摘 要 :以金银花脱毒苗为试材 ,研究了外植体、 培养基对金银花疏松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及悬浮培养液中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和初始接种量对金银花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幼叶最易诱导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最佳培养液为:MS+ 6-BA 0.6 mg/L+NAA 0.5 mg/L+2,4-D 0.2 mg/L;最佳初始接种量为 60g/L 。关 键词 :金银花; 疏松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金 银花( Lonicera japonica ) 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物 1, 有研究指出,金银花含有大量化学成分,如挥发油中多有不饱和烯萜类和芳香醇类物质 2 、3、有 机酸类 4、黄酮 类 5和 皂苷 6等 。金银花含有 大量的化学成分,具有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的功能,用于治疗温病发热 、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 、肺炎 、丹毒 、蜂窝状组织炎和痢疾等多种疾病,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 7。金银花作为食品 、饮 品应用广泛,且市场前景广阔 8-11。近年来, 大部分提取物都是采用金银花植物提取,若采用人工栽培方式培育 12, 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具有不受环境和季节影响 、培养周期短等优点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外植体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种植基地,采集健壮的无病虫害金银花的新生嫩茎,去除叶片作为外植体,用流水冲洗10 min 后备用 。1.2 试验方法1.2.1 外植体消毒 。放入外植体,用无菌水冲洗 3 4 次 。将外植体放入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水冲洗 3 次,分别用双氧水中浸泡消毒 7min,再用无菌水冲洗 5 次,最后将冲洗好的材料放于滤纸上备用 。1.2.2 愈伤组织诱导 。将茎切成小段,处理叶片时则在叶脉处轻轻划上 3 4 道伤口,而后将截面朝向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均为:MS+6-BA0.6mg/L+NAA0.5mg/L+2,4-D0.2mg/L 。1 周后,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性状及生长状况 。试验中不同外植体接种为一组试验,每组做 3 个重复,取平均数绘制生长曲线 。1.23 诱导率与褐化率的统计 。诱导率(%)= 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块数 / 接种外植体块数 100;褐化率(%)= 褐化愈伤组织块数 / 愈伤组织总数 100 。1.2.4 细胞悬浮培养 。继代 2 次后,选择生长旺盛 、结构疏松的愈伤组织块,用镊子夹碎或用小刀分割得到愈伤组织碎块,转移到装有 MS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悬浮培养,置于摇床内 110r/min ,26 振荡培养,每 7d 继代 1 次,继代时培养物用 200 目的灭菌细胞筛过滤,除去大细胞团和残渣,得到一定体积的小细胞团或单细胞悬浮液 。试验过程中采用不同激素(6-BA 、NAA 和 2,4-D)及不同浓度的组合(表 2)比试验 研究5- -DOI:10.14051/j.cnki.xdyy.2019.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