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2014.doc
ICS 65 020 20 B 0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NY T 20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 辣椒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Capsicum Capsicum annuum L UPOV TG 76 8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Sweet pepper Hot pepper Paprika Chili NEQ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部 发 布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 1 5 繁殖材料的要求 2 6 测试方法 2 7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2 8 性状表 3 9 分组性状 3 10 技术问卷 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辣椒性状表 4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辣椒性状表的解释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辣椒技术问卷 格式 17 NY T 201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 T 1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UPOV 指南 TG 76 8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Sweet pepper hot pepper paprika chili 本标准对应于 UPOV 指南 TG 76 8 与 TG 76 8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 UPOV 指南 TG 76 8 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 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 植株 第一雌花节位 植株 株幅 茎 花青甙显色 花 花冠颜色 花 花柱颜色 花 柱头相对于花药的位置 果实 重量 共7个性状 在选测性状 表中增加 果实 辣味程度 抗性 疮痂病 共2个性状 删除了 仅适用于非具变短节间的品种 植株 节间长度 茎 节花青甙显色 叶 边缘波状 叶片 平滑度 果实 花青甙显色 果实 除基部外表面皱缩程度 果梗 粗细 共 7 个性状 调整了 茎 节花青甙显色强度 叶片 宽度 叶片 颜色 叶片 泡状程度 花 花药颜色 果实 成熟前 颜色 果实 基部皱缩程度 果实 沟深浅 果实 先端形状 共 9 个性状的表达状态 将 抗性 TMV 抗性 马铃薯 Y 病毒 抗性 疫病 抗性 CMV 抗性 青枯病 抗性 斑点萎凋病 共 6 个性状列入选 测性状表 本标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 TC 277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 上海 分中心 农业部科技发展 中心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 北京 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邹学校 陈海荣 张新明 张竹青 黄志城 毛胜利 马艳青 杨坤 陈文 超 戴雄泽 李雪峰 NY T 201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辣 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 capsicum Capsicum annuum L 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 求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辣椒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标准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标准文件 GB T 19557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 T 19557 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标准文件 3 1 群体测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 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 2 个体测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 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 3 群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a single 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 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 4 个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observa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 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MG 群体测量 MS 个体测量 VG 群体目测 VS 个体目测 QL 质量性状 QN 数量性状 PQ 假质量性状 标注性状为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 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 无法测试 所有UPOV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 a 标注内容在B 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标注内容在B 3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本标准文件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NY T 201 2 5 繁殖材料的要求 5 1 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 5 2 提交的种子数量至少 25g 5 3 提交的种子应外观健康 活力高 无病虫侵害 种子的具体质量要求如下 净度 98 0 发芽率 85 含水量 7 5 4 提交的种子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 如种子包衣处理 如果已处理 应提 供处理的详细说明 5 5 提交的种子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6 测试方法 6 1 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至少为两2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6 2 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 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 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 进行观测 6 3 田间试验 6 3 1 试验设计 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采用育苗移栽 保护地栽培每个小区不少于 20 株 露地栽培每个小区不少于 35 株 适宜行株距 设 2 次重复 6 3 2 田间管理 可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 6 4 性状观测 6 4 1 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 1和表A 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 生育阶段描述见表 B 1 6 4 2 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 1和表A 2规定的观测方法 VG VS MG MS 进行 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附 录B 的B 2和B 3 6 4 3 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 个体观测性状 VS MS 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20个 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 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 群体观测性状 VG MG 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 6 5 附加测试 必要时 可选用表A 2中的性状或本 指南文件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7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 1 总体原则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 T 19557 1确定的原则进行 7 2 特异性的判定 申请品种应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 在测试中 当申请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近似品种具有 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 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具备特异性 7 3 一致性的判定 NY T 201 3 对于开放授粉的品种 一致性判定时 采用 2 的群体标准和至少 95 的接受概率 当样本大小为 20 株 41 株时 最多可以允许有 2 个异型株 当样本大小为 42 株 69 株时 最多可以允许有 3 个异型株 对于杂交种 采用1 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 的接受概率 当样本大小为20株 35株时 最多可 以允许有1个异型株 当样本大小为36株 70株时 最多可以允许有2个异型株 7 4 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 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必要时 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一代种子 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 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 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8 性状表 根据测试需要 性状分为基本性状和选测性状 基本性状是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性状 基本性状见 表A 1 选测性状见表A 2 8 1 概述 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 表达类型 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 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 8 2 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 性状分为质量性状 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3种类型 8 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8 3 1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 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 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 数字代码 以便于数据记录 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8 3 2 对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 所有的表达状态都应当在测试指南中列出 对于数量性状 为了 缩小性状表的长度 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以不列出 偶数代码的表达状态可以前一个表达状态到后 一个表达状态的形式来描述 8 4 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可参考的标准品种 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 和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9 分组性状 本文件中 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植株 上部短缩节间有无 表A 1中性状4 b 果实 成熟前 颜色 表 A 1 中性状 23 c 果实 成熟时 颜色 表A 1中性状27 d 果实 纵切面形状 表A 1中性状41 e 果实 胎座的辣椒素 表A 1中性状45 10 技术问卷 申请人应按附录C给出的格式填写辣椒技术问卷 NY T 201 4 规范性附录 辣椒性状表 A 1 辣椒基本性状 见表 A 1 表 A 1 辣椒基本性状表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无 伏地尖 11 幼苗 下胚轴花青甙显色 QL 02 VG 有 114 指形 9 短 伏地尖 3 中 罗甸辣椒 5 2 植株 主茎长度 QN 412 MS 长 114 单收 7 极低 1 低 南京早 3 中 罗甸辣椒 5 高 花溪椒 7 3 植株 第一雌花节位 QN 412 MS 极高 9 无 伏地尖 14 植株 上部短缩节间有无 QL 432 VG 有 天鹰椒 9 0节 1 1节 3节 1到3 节 2 5 仅适用于具上部短缩节间 的品种 植株 第一花到 变短节间的茎节数 PQ 432 MS 3 节以上 天鹰椒 3 极矮 H22 1 矮 伏地尖 3 中 V06c 379 0344 5 高 V06c 685 0136 7 6 植株 高度 QN 432 MS 极高 野山椒 9 窄 南京早 3 中 V06c 685 0136 5 7 植株 株幅 QN 432 MS 宽 野山椒 7 直立 114 单收 1 半直立 厚肉小辣椒 2 8 植株 生长 习性 QN 432 VG 匍匐 伏地尖 3 无 伏地尖 1 条带状显色 厚肉小辣椒 2 9 茎 节间花青甙显色 PQ 432 VG 显色 9851 3 NY T 201 5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无或极弱 宝 11 1 弱 3 中 114 单收 5 强 厚肉小辣椒 7 10 茎 节花青甙显色强度 QN 432 VG 极强 云南牛角形辣椒 9 无或极疏 1 疏 宝 11 3 中 花 溪 椒 5 密 1145单 收 7 11 茎 节茸毛密度 QN 432 VG 极密 9 极短 1 短 厚 肉 小 辣 椒 3 中 伏 地 尖 5 长 V06c 685 0136 7 12 叶片 长度 QN a 432 MS 极长 9 极窄 1 窄 ICPN9 6 3 中 南 京 早 5 宽 野山椒 7 13 叶片 宽度 QN a 432 MS 极宽 9 浅绿色 皱壳辣 1 中等绿色 伏地尖 2 深绿色 96 42 3 14 叶片 颜色 PQ a 432 VG 紫色 9851 4 披针形 1 卵圆形 2 15 叶片 形状 PQ a 432 VG 阔椭圆形 3 弱 3 中 5 16 叶片 泡状程度 QN a 432 VG 强 7 强烈下凹 1 下凹 3 平 5 上凸 7 17 叶片 横切面形状 QN a 432 VG 强烈上凸 9 直立 1 水平 2 18 花梗 姿态 QN 312 VG 下弯 3 NY T 201 6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白色 685单收 1 浅紫色 1272单收 2 19 花 花冠颜色 PQ 312 VG 紫色 宝 11 3 乳白色 1 黄色 隆回椒 2 蓝色 3 蓝紫色 4 20 花 花药颜色 PQ 312 VG 紫色 宝 11 5 白色 1145单 收 1 浅紫色 2 21 花 花柱颜色 PQ 312 VG 紫色 宝 11 3 低于 耐 湿 椒 1 等高 1272单 收 2 22 花 柱头相对于花药的位 置 QN 312 VG 高于 伏 地 尖 3 白色 1 黄色 2 绿色 3 23 果实 成熟前 颜色 PQ 432 VG 紫色 4 极浅 1 浅 3 中 5 深 7 24 果实 成熟前 颜色深 浅 QN 432 VG 极深 9 极小 125单 收 1 小 宝 11 3 中 1287单 收 2 5 大 V06c 226 0627 7 25 果实 重量 QN 432 MS 极大 9 直立 1 混生 2 26 果实 姿态 PQ 434 VG 下垂 3 黄色 1 橙色 2 红色 3 棕色 4 27 果实 成熟时 颜色 PQ 434 VG 绿色 5 NY T 201 7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浅 3 中 5 28 果实 成熟时 颜色深 浅 QN 434 VG 深 7 极小 114单 收 1 小 南 京 早 3 中 伏 地 尖 5 大 1260 7 29 果实 纵径 QN 434 MS 极大 宝 14 9 极小 V06c 685 0136 1 小 宝 11 3 中 伏 地 尖 5 大 茄 门 7 30 果实 横径 QN 434 MS 极大 9 极小 1 小 南 京 早 3 中 伏 地 尖 5 大 V06c 254 0865 7 31 果实 纵径 横径比率 PQ 434 MS 极大 宝 11 9 不包被 132 萼片 形态 QL 434 VG 包被 伏地尖 2 无或极弱 1 弱 3 中 5 强 7 33 果实 表面皱缩程度 QN 434 VG 极强 9 光滑或微皱 厚 肉 小 辣 椒 1 皱 南 京 早 2 34 果实 表面质地 QN 434 VG 极皱 皱 壳 辣 3 无或极浅 厚肉小辣椒 1 浅 南京早 3 中 5 深 皱壳辣 7 35 果实 沟深浅 QN 434 VG 极深 9 极弱 1 弱 宝 11 3 中 5 强 伏地尖 7 36 果实 光泽度 QN 434 VG 极强 云南牛角形辣椒 9 NY T 201 8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尖 伏 地 尖 1 圆 厚 肉 小 辣 椒 2 37 果实 先端形状 PQ 434 VG 凹 皱 壳 辣 3 短 罗甸辣椒 3 中 伏地尖 5 38 果梗 长度 QN 434 MS 长 J02 4 7 无 伏 地 尖 139 果实 果梗端 凹 陷 QL 434 VG 有 皱 壳 辣 9 极弱 1 弱 1287单 收 2 3 中 茄 门 5 强 皱 壳 辣 7 40 果实 果梗端 凹 陷程度 QN 434 VG 极强 9 扁圆形 1 圆形 2 心形 3 正方形 4 长方形 5 梯形 6 正三角形 7 窄三角形 8 41 果实 纵切面形状 PQ 434 VG 角形 9 椭圆形 1 有棱 2 42 果实 横切面形状 PQ 434 VG 圆形 3 极薄 685 1 薄 宝 11 3 中 伏 地 尖 5 厚 厚 肉 小 辣 椒 7 43 果实 果肉厚度 QN 434 VG 极厚 9 2 个为主 伏地尖 1 2 个和 3 个各半 2 3 个为主 3 3 个和 4 个各半 茄门 4 44 果实 心室数量 QN 434 VG 4 个及 4 个以上 5 无 茄 门 145 果实 胎座的辣椒素 QL 434 MS 有 宝 11 9 NY T 201 9 表 A 1 续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早 南 京 早 3 中 厚 肉 小 辣 椒 5 46 始花期 QN 311 VG 晚 114 单收 7 极早 南京早 1 极早到早 2 早 伏地尖 3 早到中 河西牛角椒 4 中 厚肉小辣椒 5 中到晚 V06c 685 0136 6 晚 114 单收 7 晚到极晚 8 47 成熟期 QN 413 VG 极晚 9 NY T 201 10 A 2 辣椒选测性状见表 A 2 表 A 2 辣椒选测性状表 序号 性 状 观测时期 和方法 表达状态 标 准 品 种 代 码 弱 南京早 3 中 宝 11 5 48 果实 辣味程度 424 VG 强 厚肉小辣椒 7 感 149 1 抗性 TMV P 0 MG 抗 9 感 149 2 抗性 TMV P 1 MG 抗 9 感 149 3 抗性 TMV P 1 2 MG 抗 9 高感 天鹰椒 1 感 7801 3 中抗 伏地尖 5 抗 厚肉小辣椒 或 A1 7 50 抗性 CMV MG 高抗 9 高感 猪大肠 1 感 1260 3 中抗 南京早 5 抗 茄门 7 51 抗性 青枯病 MG 高抗 伏地尖 9 高感 伏地尖 1 感 茄门 3 中抗 南京早 5 抗 天鹰椒 7 52 抗性 疫病 MG 高抗 1145 单收 9 感 153 1 抗性 马铃薯 Y 病毒 P0 MG 抗 9 感 153 2 抗性 马铃薯 Y 病毒 P1 MG 抗 9 感 153 3 抗性 马铃薯 Y 病毒 P1 2 MG 抗 9 感 154 抗性 斑点萎凋病 MG 抗 9 感 155 抗性 疮痂病 MG 抗 9 NY T 201 11 附 录 B 资料规范性附录 辣椒性状表的解释 B 1 辣椒生育阶段 见表B 1 表B 1 辣椒生育阶段表 生育阶段代码 描述 02 子叶展开 311 始花期 从播种到50 植株至少有一朵花展开的天数 312 盛花期 70 植株开三层以上花 412 门椒绿熟期 413 门椒转色期 绿熟期 红熟期 432 四门斗果绿熟期 434 四门斗果红熟期 B 2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a 植株中部1 3处主枝上的最大成熟叶 B 3 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 性状分级和图中代码见表A 1 性状2 植株 主茎长度 测量从子叶节至第一雌花之间的长度 性状4 植株 上部短缩节间有无 见图B 1 无 1 有 9 图B 1 植株 上部短缩节间有无 NY T 201 12 性状5 仅适用于具上部短缩节间的品种 植株 第一花到变短节间的茎节数 见图B 2 0节 1 1 3节 2 3节以上 3 图B 2 植株 第一花到变短节间的茎节数 性状 7 植株 株幅 最大株幅 性状 15 叶 形状 见图 B 3 披针形 1 卵圆形 2 阔卵圆形 3 图 B 3 叶 形状 性状 17 叶 截面形状 见图 B 4 强烈下凹 1 下凹 3 平 5 上凸 7 强烈上凸 9 图 B 4 叶 截面形状 NY T 201 13 性状 18 花梗 姿态 见图 B 5 直立 1 水平 2 下弯 3 图 B 5 花梗 姿态 性状32 萼片 形态 见图B 6 不包被 1 包被 2 图 B 6 花萼 形态 性状 33 果实 表面皱缩程度 见图 B 7 无或极弱 1 弱 3 中 5 强 7 极强 9 图 B 7 果实 表面皱缩程度 NY T 201 14 性状 41 果实 纵切面形状 见图 B 8 扁圆形 1 圆形 2 心形 3 正方形 4 长方形 5 梯形 6 正三角形 7 窄三角形 8 角形 9 图 B 8 果实 纵切面形状 性状 46 始花期 从播种到 50 的植株第一雌花开放的天数 性状 47 成熟期 从播种到 50 的植株至少有 1 个果实开始出现转色成熟的天数 性状50 抗性 黄瓜花叶病毒 CMV 播种育苗 设 83236 为抗病对照品种 茄门甜椒 为感病对照品种 各参试种质经 10 磷酸 三钠溶液浸种 20min 后 用清水冲洗 放入湿纱布包中 然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28 催芽 出芽后播 种于塑料育苗钵内 育苗基质为蛭石 草炭和营养土 2 1 1 V V V 基质经高温蒸气灭菌 在 NY T 201 15 防虫日光温室里育苗 室内温度 20 30 每份参试种质重复 3 次 每一重复 10 株苗 接种毒源 接种毒源为危害我国甜 辣 椒的黄瓜花叶病毒主流株系 即 CMV 重花叶株系 在 心叶烟 上繁殖 温度 20 28 自然光照 约 9 11d 后 采摘发病叶片 加入 5 倍于鲜病叶重量 的 0 03mol l 磷酸缓冲液 pH7 0 捣碎后双层纱布过滤 滤液立即用于接种 接种方法 当幼苗 2 3 片叶时 叶面撒布一薄层 600 目的金钢砂 用喷枪或人工摩擦接种 喷枪 接种的接种压为 2 1 2 5kg cm2 喷枪嘴距叶片表面 2 3cm 接种 2 次 间隔 2 3d 接种后 置于室温 22 28 自然光照的温室内培养 观测时间 接种后20天 观测部位 子叶 观测方法 目测 对照 病情分级标 准 见表B 2 记录各 病级株数 算病情指 数 表B 2病情分级 病情分级 0 级 无病或无可见症状 1 级 心叶明脉或少数嫩叶花叶 3 级 中上部叶片花叶 5 级 多数叶片花叶 少数叶片畸形 皱缩 植株轻度矮化 7 级 重花叶 多数叶片畸形 部分叶片较细长 植株矮化 9 级 重花叶且明显畸形 植株严重矮化 停止生长 甚至死亡 病情指数按式 B 1 计算 si ni DI 100 9N B 1 式中 DI 病情指数 单位为百分分率 si 发病级别 ni 相应病级级别的株数 i 病情分级的各个级别 N 调查总株数 性状51 抗性 青枯病 播种育苗 设 PBC66 MC 4 辣椒为抗病对照品种 茄门甜椒 为感病对照品种 供试种质 的种子用 50 温水浸种 30min 用清水冲洗 放入湿纱布包中 然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28 催芽 出 芽后播种于塑料育苗钵内 育苗基质为蛭石 草炭和营养土 2 1 1 V V V 基质经高温蒸气灭 菌 在日光温室里育苗 室内温度 20 30 每份参试种质重复 3 次 每一重复 10 株苗 接种液的制备 将试管内蒸馏水保存的辣椒青枯病菌划线接种于含 TZC 的牛肉汁平板培养基上 在 30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2d 挑选典型的单一菌落 不规则圆形 粘性 具粉红色中心的白色菌落 于蛋白胨营养液中振荡培养 24 h 30 120 r min 然后 4000 r min 离心 15 min 倒出上清液 再加入无菌水即得细菌悬浮液 配制成 108 cfu ml 1的接种液 立即用于接种 接种方法 当幼苗长至 4 5 片真叶时 将幼苗轻轻拔起 自来水冲洗根部土壤后 在接种液中浸 根 10min 然后定植于塑料育苗钵中 置温室里培养 温度为白天 30 32 晚上 24 26 育苗 钵内的土壤需保持高湿状态 观测时间 接种后7 10d调查发病情况 记录病株数及病级 计算病情指数 观测方法 目测 对照病情分级标准 见表B 3 记录各病级株数 算病情指数 NY T 201 16 表B 3病情分级 病情分级 0 级 无病症 1 级 1片叶萎蔫 2 级 2片叶萎蔫 3 级 3片叶萎蔫 4 级 只有心叶保持正常 其它叶片均萎蔫 5级 全株萎蔫 甚至死亡 病情指数按式 B 2 计算 si ni DI 100 5N B 2 式中 DI 病情指数 单位为百分分率 si 发病级别 ni 相应病级级别的株数 i 病情分级的各个级别 N 调查总株数 性状52 抗性 疫病 播种育苗 设 LG 1 辣椒为抗病对照品种 茄门甜椒 为感病对照品种 供试种质的种子用 50 温水浸种 30min 用清水冲洗干净 放入湿纱布包中 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28 催芽 出芽后播种 于塑料育苗钵内 育苗基质为蛭石 草炭和营养土 2 1 1 V V V 基质经高温蒸气灭菌 在日 光温室里育苗 室内温度 20 30 每份参试种质重复 3 次 每重复 10 株苗 接种液的制备 将具强致病力的辣椒病菌移植在 V8 琼脂培养基上 在 28 恒温下培养 10 14d 每天光照 12h 加入少量灭菌水 用消毒过的 L 形玻璃棒刮菌落表面以收集孢子囊悬浮液 连续做 3 次 用两层纱布过滤孢子囊悬浮液 其滤液放置 4 下 1h 以促进游动孢子的释放 最后配制成 103 个游动孢子 ml 1的接种液 立即用于接种 接种方法 待幼苗长至 6 片真叶展平时 开始在定温室中接种 采用营养体灌根法 接种前在幼 苗根部土壤内扎一孔 孔距根部 2 2 5 cm 将 3 mL 苗液注入孔内 接种期保持土壤湿度近饱和 光照 强度 6000 Lx 室温 25 1 土温 24 2 观测时间 接种后7d调查发病情况 记录病株数及病级 计算病情指数 观测方法 目测 对照病情分级标准 见表B 4 记录各病级株数 算病情指数 表B 4病情分级 病情分级 0级 无任何症状 1级 幼苗根茎部稍有变黑 叶片不萎蔫或可恢复性萎蔫 2级 幼苗根茎部变黑达1 2cm 叶片不可恢复性萎蔫 下部叶片偶有脱落 3级 幼苗根茎部变黑超过2cm 叶片明显萎蔫或落叶明显 4级 幼苗根茎部变黑 缢缩 除生长点外全部叶脱落或整株萎蔫 5级 植株枯死 病情指数按式 B 2 计算 NY T 201 17 规范性附录 辣椒技术问卷格式 辣椒技术问卷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C 1 品种暂定名称 C 2 植物学分类 中文名 辣椒 拉丁名 capsicum annuum L C 3 品种类型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C 3 1 甜辣类型 甜辣 微辣椒 辣椒 C 3 2 繁殖类型 常规种 杂交种 细胞核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C 4 申请品种的具有代表性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 可另附页提供 C 5 其它有助于辨别申请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 品质和抗性 请提供详细资料 申请号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 NY T 201 18 C 6 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 中打 是 否 如果回答是 请提供详细资料 C 7 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 中打 是 否 如果回答是 请提供详细资料 C 8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在表 C 1 中相符的代码后 中打 若有测量值 请填写在表 C 1 中 表 C 1 申请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无 1 1 植株 上部短缩节间有无 性状 4 有 9 白色 1 黄色 2 绿色 3 2 果实 成熟前 颜色 性状 23 紫色 4 极小 1 极小到小 2 小 3 小到中 4 中 5 中到大 6 大 7 大到极大 8 3 果实 重量 性状 25 极大 9 黄色 1 橙色 2 红色 3 棕色 4 4 果实 成熟时 颜色 性状 27 绿色 5 NY T 201 19 表 C 1 续 序号 性 状 表达状态 代 码 测量值 扁圆形 1 圆形 2 心形 3 正方形 4 长方形 5 梯形 6 正三角形 7 窄三角形 8 5 果实 纵切面形状 性状 41 角形 9 2 个为主 1 2 个和 3 个各半 2 3 个为主 3 3 个和 4 个各半 4 6 果实 心室数量 性状 44 4 个及 4 个以上 5 无 1 7 果实 胎座的辣椒素 性 状 45 有 9 极早 1 极早到早 2 早 3 早到中 4 中 5 中到晚 6 晚 7 晚到极晚 8 8 始花期 性状 46 极晚 9 极早 1 极早到早 2 早 3 早到中 4 中 5 中到晚 6 晚 7 晚到极晚 8 9 成熟期 性状 47 极晚 9